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16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上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

    罗国杰教授的最后十年:为信仰和学术倾尽心力

    作者:吴潜涛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6日 16版)
    2006年初,罗国杰手捧工程《基础》教材送审稿,满怀欣喜。资料图片

        3月9日7时22分,罗国杰教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消息传出,我国伦理学界、哲学界、思想政治教育界沉痛悼念、深切缅怀这位新中国伦理学事业奠基人,大家用“德高望重”“高山仰止”评价先生的为人和风骨,表达尊崇和敬仰。近十年来,共同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缘分,使我这位弟子有更多机会拜见老师,领悟老师的谆谆教诲,感受老师的智者风范。在罗老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系谱里,随意拾零,就能领略他的崇高人格与炽热情怀。

     

    最后十年的心血,全部浇灌在“马工程”上

     

    担当使命,十年奋战

     

        2005年初,中央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市组织科研队伍,参加新方案课程教材编写竞标。为组建最优团队,北京市教育工委希望罗老师领衔参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材竞标。当时罗老师已年近八旬,且体弱多病,但并未推辞。他说:“我年纪大了,但必须担当使命,承担这项事关国家命运、千百万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他亲自“点将”组织队伍,开展调查研究,反复修改教材编写“三级大纲”。经过认真准备,罗老师带领团队撰写的《基础》教材三级提纲被评审专家评为“最优”提纲,他也被批准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基础》教材编写组第一首席专家。紧接着,罗老师精心组建起来自五湖四海的教材编写课题组,并带领课题组认真学习各省市学术团队的申报材料,从中发现思想闪光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教材提纲。为编好教材,罗老师集思广益,勇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樊篱。例如,他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大胆突破了以往伦理学体系中关于道德理想地位和作用的思维定势,把《基础》教材第一章题目设置为“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创造性地构建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品德形成的理论逻辑。《基础》教材自2006年出版后,先后进行过六次修订,前四次都是在罗老师亲自主持下进行的。为了教材的撰写和修订,他先后组织召开50多次课题组会议,多次参加座谈会了解一线师生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在他病重期间,仍关心教材2013年版的修订情况。他说:“要按照中央要求和师生意见,好好修改。文章都是越修越好的。”

     

        罗老师投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十年,也是他与病魔抗争的十年。期间,他经历过脑出血、车祸、心脏停搏、大面积脑梗、肺炎等六次大的病痛,做过两次大脑手术、一次心脏手术,但他对《基础》教材逐步完善的思考和追求从未间断。可以说,罗老师学术生涯最后十年的心血,全部浇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上。

     

    “就剩马克思主义没有忘”

     

    信仰坚定,矢志不渝

     

        新中国成立后,罗老师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紧密结合起来,矢志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奉献人生。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体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罗老师建议:“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后面,加上‘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价值导向。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罗老师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他的座右铭和育人立足点。他经常告诫学生:做学问,价值取向要正确,要关注国家命运,要有“大我”情怀。在他病危之际,仍然关注党中央开展的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对一些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极为气愤,并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要幸灾乐祸”。

     

        2013年6月,罗老师正处于第二次脑手术后的康复期,因大面积脑梗,能记起来的事已非常有限,能说出的话也很少了,但当我向他汇报了《基础》教材2013年修订版的情况时,他的话语一下子清晰起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反对教条主义”“要反对个人主义”。我激动地拉着老师的手说:“您都病成这个样子,什么都忘了,就剩马克思主义没有忘啊!”老师坚定地回答:“我怎么会忘!”然后哈哈大笑一声。奇怪的是,老师自2012年底患病做脑手术后,似乎已经失去了笑的功能,但说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他却爽朗地笑了。这或许是罗老师告别我们前的最后一声笑,这笑声是对他自己人生信仰的又一次宣示,也是对我们这些后生的期望和激励。

     

    “罗国杰永远是小学生”

     

    善以待人,谦虚谨慎

     

        罗老师受人爱戴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他善以待人、谦虚谨慎的作风和品质。在病床前,他不止一次教导我说,做人要大气,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当谈到别人时,他总说别人是好人。在老师的潜意识里,多数人都是向上向善的,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多一些肯定和赞美。

     

        “宽以待人”的另一面是“严以律己”。罗老师病重期间,每当我向他转达中宣部、教育部领导对他的问候、赞扬和感谢时,他总是说:“人是总要谦虚谨慎的,罗国杰永远是小学生。”2014年,罗老师荣获第三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在病床前,我向他读了颁奖词。当读到罗国杰教授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理论的创建者”时,他示意我停下,说:“这是大家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还要继续努力。”在罗老师病重期间的零散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智者为人处世的遵循,也窥见了一位大师构筑学术高峰的奥秘。

     

        罗老师走了,但他留下的思想和德行是常青的。踏着先生的足迹,坚定信仰,坚持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迎来的一定是伦理道德与价值追求的艳阳天!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