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5日 星期四

    从偶像崇拜步入平民实践

    ——辽宁抚顺9年涌现92位“百姓雷锋”

    作者: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刘勇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5日 16版)

        安香淑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多年来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出门看看别人家的烟囱。记者问她:“看烟囱干啥?”她回答:“咱村九成以上青壮年都在韩国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谁家烟囱不冒烟,说不定出啥事了!”

     

        2月28日下午,这位曾给50多位老人养老送终的农村妇女同其他9位普通的抚顺市民一起,因为平时的善行义举,被评为“百姓雷锋”,走上领奖台,接受一座城市的敬意。

     

        2006年以来,抚顺市创新学雷锋载体,从老百姓中选雷锋,由老百姓选雷锋,用“百姓雷锋”引领城市精神文明。9年来,相继推出“百姓雷锋”92名,“百姓雷锋”团队15个。

     

        “抚顺的学雷锋活动已由偶像崇拜步入平民实践,”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在每一个抚顺人的身上,都能找到雷锋的影子。”

     

        “百姓雷锋”通过百姓推荐甚至自荐、媒体发现、单位举荐,然后由组织考察确定;以往评选出来的典型,身上披满了光环,头上戴着无数官帽子,而“百姓雷锋”就来自平头百姓。他们举目可见,触手可及,可敬可学。

     

    到老百姓堆里发现“雷锋”

     

        2008年6月3日,《抚顺日报》二版刊登了中通建设(集团)项目经理王振英的一篇二三百字的消息,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眼睛一亮:一个农民,从河北农村到抚顺创业,肯定有许多感人事迹。于是赶紧联系作者,走访工友。几百个农民工异口同声:我们都愿意跟王振英干,他诚实,宁可借钱也不拖欠我们工资。在王振英单位,暗访组了解到一组数字:1997年,2000年,2002年,因为工程款迟迟不到位,王振英先后借款、贷款63万元,为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发工资。于是,就有了从工地上走出的“百姓雷锋”王振英。

     

        抚顺市委宣传部部长赵乐韬告诉记者,“百姓雷锋”评选伊始,就在基本标准之外,另外提出三个“不考虑”:身居高职的不考虑,满身光环的不考虑,财大气粗的不考虑。

     

        为了确保评选公正、公平,候选人确定后,市里还要组织一系列的“明察”和“暗访”。孙本学是清原县一名普通的公路养护工,戴着1600度的近视镜,20多年来忙碌在一条2公里长的公路上,清除1200立方米土方,垫平2000多平方米的路肩和边坡。为了暗访孙本学,暗访组半夜起床,驱车90多公里,在天亮之前赶到孙本学养护的标段,看到孙本学瘦小的身躯,一个人在漆黑的黎明巡路,暗访人员流下了眼泪。

     

        抚顺市文联副主席何长锁说:“每一次暗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雷锋影子

     

        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2006年至今, 抚顺走出92位“百姓雷锋”。内蒙古通辽市民张敏,在广州开往沈阳的列车上发病,抚顺越野跑俱乐部经理乔胜利不仅背她下车到长沙看病,还为她垫付5000元押金。2008年张敏特意赶到抚顺向乔胜利表示感谢,却发现“抚顺每个人都像雷锋”。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前年夏天到抚顺来颁奖,领奖的是一对孪生兄弟洪博、洪玉。兄弟俩17岁在大连打工,修车厂着火,本来已经跑了出来,但见到其他工友还在里面,于是果断返回火场,工友得救,兄弟俩全身50%以上烧伤。龙梅玉荣,洪博洪玉,一对在暴雪中救羊,一对在烈火中救人,感动了颁奖典礼上所有的观众。

     

        首届“百姓雷锋”王芳琪,六个儿女,五个下岗,老伴去世,儿子患精神病,却收养了一位80岁的老人,伺候其到101岁。本届“百姓雷锋”黄顺明,第一次领取军功章时18岁,今年已经80岁。平时老两口省吃俭用,可为地震灾区捐款,一次就拿出3万元。

     

        从抚顺市的“百姓雷锋”,到望花区的“望花好人”;从东洲区的“东洲之星”,到教育系统的“小雷锋”……抚顺不仅把雷锋的种子播在了辖区内的山山水水,而且香飘到全国各地。在今年的“百姓雷锋”颁奖典礼上,抚顺市正式启动了雷锋精神种子工程,力争把抚顺打造成雷锋精神的种子基地、培养基地和传播基地。

     

    短 评

     

    真实鲜活的好人形象更具感召力

     

    刘 勇

     

        但凡卓尔不凡的创意,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看似灵光一现的点子,其实正是经久沉淀的厚积薄发。“百姓雷锋”这个富有时代创意的学雷锋载体,正是缘于抚顺半个多世纪的丰富实践和探索。

     

        抚顺是雷锋精神的故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引领着全国的学雷锋活动。但是抚顺也曾经历过思想的拔节之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找到老典型与新时代的契合点,找到偶像与大众的心灵共鸣点?

     

        要不要学雷锋这无可争议,但怎么样学雷锋却是一个崭新的命题。还原真实雷锋给予抚顺极大的启示,那就是,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传统教育中那种“高大全”式英雄形象越来越失去感召力和影响力,还原真实的雷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更容易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把雷锋请下神坛请出神龛不但没有削弱雷锋的形象,反而让雷锋因为真实鲜活而变得越来越可亲可敬可学。同时也触发了抚顺“百姓雷锋”评选的创意。

     

        “百姓雷锋”评选让抚顺的学雷锋活动从偶像崇拜步入平民实践。如果说雷锋是半个世纪前闪耀在抚顺夜空的一轮明月,那么,不断涌现的“百姓雷锋”就是点亮煤都的满天繁星。“百姓雷锋”的诞生,见证了抚顺从传统的学雷锋模式走向构建现时代道德共识的生动实践,这是模式的创新,亦是顺应时代呼唤的创举,必将继续引领全国学雷锋的航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