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5日 星期四

    记者传真 严重违规用私人电邮处理政务

    希拉里又摊上事儿了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05日 14版)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红是非多”。如今,这句话恐怕要在美国民主党阵营中角逐2016年总统宝座呼声最高的希拉里·克林顿身上应验了。

     

    任国务卿时从不用政府电邮

     

        据《纽约时报》3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官员透露,希拉里·克林顿在2009年至2013年担任国务卿的4年时间里,只使用个人电子邮件账户来处理政府事务,而从来没有使用过政府电子邮件账户。同时,其助手当时也未按照《联邦档案法》规定,将个人电子邮件保存在国务院的系统服务器上。根据《联邦档案法》,国务卿等联邦官员书写及收到的信件、电子邮件均被视为政府档案予以保留,以供此后国会委员会、历史学者和新闻媒体查阅。

     

        美国会一个小组为调查“班加西事件”而调阅希拉里的电子邮件时,意外发现了这一“巨大疏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官员及政府监督机构大为震惊,认为此举严重违规。该机构前诉讼部负责人巴伦认为,很难想象一家政府机构怎么可能允许其内阁官员大量使用私人电子邮箱账户处理政府事务,“除非遭遇‘核冬天’,否则真难以想象还有其他理由”。国家安全档案馆馆长布兰顿说,个人电邮不安全,高级官员不应该使用,“她当国务卿时没有主动照章办事,这令人十分遗憾”。

     

        “邮件门”刚一曝光,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发言人肖特迅速反应,公开质问希拉里“试图隐藏什么?”此间舆论认为,来自党内外的更多对手正在暗中窥视、深挖内幕,待希拉里宣布竞选时一并火力全开。

     

    “假公济私”为丈夫的基金会募款

     

        在民主党内,希拉里出战2016年总统大选的人气最高。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就资历、能力而言,这位“超级强人”集前第一夫人、前联邦参议员、前国务卿、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于一身,角逐2016年总统大选几无悬念。但是,原本板上钉钉的事儿,如今却陡然出现变数。

     

        其实,希拉里当下的麻烦还远不止“邮件门”,有关在她任国务卿期间克林顿基金会违规接受外国捐款的指责就让她头疼不已。克林顿基金会由希拉里的丈夫、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于2001年创立。2013年卸任国务卿后,希拉里开始参与基金会事务。此后,克林顿夫妇多以基金会名义出席各类活动。《华盛顿邮报》不久前披露,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克林顿基金会曾一共接受来自7国政府的捐款,总额达数百万美元。其中,2010年一笔来自阿尔及利亚政府的50万美元捐款违反白宫与基金会签署的《谅解备忘录》。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阿尔及利亚2010年在美国政界频繁游说,试图降低美国批评其人权状况的调门。美国国务院当年与阿方进行了12次会谈,这一数字远远高于双方在2009年和2011年举行会谈的次数。该报由此暗示,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可能有“假公济私”之嫌。根据美国法律,为保证美国政治的独立性,政治候选人禁止从外国政府和个人处接受捐款。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克林顿基金会的做法并不违法,但如果希拉里宣布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共和党将可能会围绕这一“把柄”做足文章。就连力挺希拉里的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也对接受阿政府捐款是否违规没有把握,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国务院道德办公室。

     

    麻烦不断影响竞选总统

     

        如果说“邮件门”“捐款门”的影响力“无伤大雅”的话,希拉里在国务卿任上的“班加西事件”则兹事体大。这一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并没有因希拉里退出公职而淡出人们的视野,共和党更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可在大选期间“杀伤”希拉里的“重武器”。

     

        2012年9月11日晚,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武装分子袭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等4名美国外交人员丧生。事件发生前,有消息警告恐怖分子会袭击美国使馆人员。但是,美国国务院系统和情报系统却没有及时警告驻利比亚使馆。迄今为止,并无证据表明希拉里在此事件中存在失职之处。而她本人在发表演讲时公开表示,“班加西袭击事件是我最大的遗憾”。显然,前国务卿很可能希望通过公开、正面对待这件事,翻过这一页。

     

        此间舆论认为,“邮件门”“捐款门”与“班加西事件”的影响力叠加,希拉里眼前摊上的事儿还真不小。

     

        (本报华盛顿3月3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韩显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