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

    行知园里践行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延光 《光明日报》( 2015年02月03日 05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他是一座丰碑,活着影响一批人,走后感召世代“陶子”。他倡导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创办平民就读学校,谱写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辉煌篇章。他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南京晓庄学院创始人陶行知。

     

        为传承行知精神,南京市政府和南京晓庄学院修建行知园,塑像立碑,供后人瞻仰。陶行知晓庄师范历史遗迹保护情况如何?如何发挥好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记者实地探访,聚焦陶行知晓庄师范历史遗迹的现实境况。

     

    在穷乡僻壤之地创办学校

     

        位于南京市幕府山景区劳山脚下的行知园,在八九十年前,还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陶行知的到来,使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14年,23岁的陶行知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并在毕业典礼上宣读论文《共和精义》:“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1926年底,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要募集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以“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为办学宗旨,把实验主义教育推向发展。

     

        1927年3月,陶行知在劳山脚下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并以“教学合一”为校例,带领师生用自己的双手盖起茅房校舍,把大礼堂题名“犁宫”,并将图书馆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写下《自主歌》与师生共勉:“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查封晓庄学校,先生也被迫到海外避难。但学校可封,思想不可封;大门可封,行动不可封。晓庄学子奔赴祖国各地,继续实现着行知先生的梦想。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运动”“工学团运动”“科学下嫁运动”“国难教育运动”成为具有强烈感召力的教育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晓庄学校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晓庄师范复校,后即建立了陶行知纪念馆;1994年晓庄师范将纪念馆迁至由陶行知墓、晓庄英烈碑组成的“行知园”,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行知园内的纪念馆成为全国文物资料最全、藏品最多的陶行知纪念馆。

     

    将行知园扩建成教育文化园区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行知园,只见大门南侧“行知园”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北侧的大理石壁上镌刻着陶行知手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陶行知墓、纪念馆和晓庄英烈碑前,不时有驻足的学生和游客。

     

        陶行知纪念馆又叫“犁宫”,是行知园的精华部分。纪念馆背靠劳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安静肃穆。拾级而上,陶行知先生的塑像映入眼帘,两旁的墙壁上,贴满了晓庄学校学生的照片,仿佛正聆听先生的谆谆教诲。

     

        记者了解到,行知园内共收藏文物17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30件。然而由于新建初期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行知园只能勉强展出约八分之一的文物。

     

        2014年10月,经南京市政府批准,行知园进行扩建,将由原来的八百平方米扩建至四千平方米,以崭新的面貌接待中外宾客,发挥其教育、文化和旅游价值。看完扩建项目的蓝图,陶行知先生的孙女陶铮流下激动的泪水:“感谢南京市政府,感谢晓庄学院把行知园建成展示伟人风貌,展示教育文化的特色教育文化园区。”

     

        “南京行知园是珍藏陶行知文物史料的权威纪念地,原有条件很不相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吕德雄说,行知园的扩建,不仅有利于抢救文物,更为全国传承陶行知思想提供了与此地位相称的载体。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李洪天认为,行知园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行知精神的传承。扩建行知园对于展示南京教育名城底蕴、提升南京城市形象、保护陶行知历史遗迹具有重要意义。

     

    行知精神对当代教育的关照

     

        在第30个教师节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曾三次提到陶行知。他引用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明做好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他引用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勉励师生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引用陶行知的“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要求老师应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20世纪90年代,应试教育盛行。其实早在30年代,陶行知就预感到应试教育可能带来的危害,指出应试教育是“大规模消灭民族生存力的教育”,认为这样的教育只能将学生培养成书呆子、高级游民、工具和奴隶,并呼吁要用“活教育”即“生活教育”来培植学生的生活力。

     

        “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南京晓庄学院院长许承明说,南京晓庄学院一直以来将研究、宣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放在突出位置,组建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陶行知研究院和大学生陶行知研究会,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践行生活教育理论、使行知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在行知精神的感召下,一代代晓庄学子放弃优厚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投身到西部和苏北的建设中去:在云贵高原,青年教师胡小五、李云霞扎根边陲,一干就是十年;在青藏高原,扬州女孩周蕾三赴青海支教,致力于幼儿教育,现已成为一所幼儿园副园长;在江苏北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景光等一批晓庄学子在那里挥洒汗水……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知先生的许多教育思想,现在看来依然很进步,行知精神是对当代教育的一种关照。”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王国聘说,“无论是行知精神还是生活教育理论,都对当下的教育事业有重要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延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