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02日 星期五

    青岛即墨:“好人”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隋信海 张明池 《 光明日报 》( 2015年01月02日   02 版)

        近几年来,山东青岛即墨市对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四德”方面的好人好事实行张榜公布,开展“身边的好人”月评活动,将抽象的道德形象化,将好人的故事具体化,在实践中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化和常态化。

     

    辞职回乡,文化沃土育“草根明星”

     

        25岁的乔向甜是土生土长的即墨西龙湾头村人,此前一直在青岛一家幼儿园当教师。2010年下半年,乔向甜利用回家休假的时间,免费教村里的妇女们扭秧歌跳舞。后来,西龙湾头村成立了广场舞舞蹈队,需要指导老师,大家都看好了乔向甜,请她回家乡发展。于是乔向甜辞掉了青岛的工作,回到即墨,免费教大家跳舞。后来她被推举为龙湾头广场舞舞蹈队队长。

     

        在乔向甜的带领下,附近的北张院、毛子埠、康家庄等其他村庄的妇女也都每天来学习跳舞,还多次参加市里举行的广场舞比赛,获得奖励和表彰。如今的乔向甜,不仅成为“公益之星”,更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演艺明星”。

     

        在即墨,像乔向甜这样的“草根明星”越来越多,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视。“2014年以来,我们举办了好几期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市里还拨专款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即墨市文化馆副馆长李玉刚介绍说,“100万元请大明星演出,也就够几个人演一次,而用这笔钱来扶持本地的‘草根明星’,市民们全年都可以看到高质量、接地气的好节目。”

     

    崇德重教,“父债女还”感人至深

     

        家住即墨市店集镇的马俊俊是个90后女孩,她高考那年,父亲正好病重,成绩优秀的马俊俊跟父亲撒了谎,称自己没考上大学。2011年,马俊俊的父母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去世,留下6万多元债务和尚未高中毕业的弟弟。由于父母在世时并没有交代清楚都欠谁家的债,马俊俊便挨家挨户去核实,一笔笔记在本子上。看到姐弟俩生活艰难,一些人主动表示欠的钱不用还了,马俊俊却说:“不能把借的救命钱赖掉,不管多苦多累一定要把父母欠下的债还清。”

     

        三年来,马俊俊一边打工还钱,一边供弟弟上学。她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已经还了4万多元的债。2014年,马俊俊被评为即墨市“诚实守信”典型,年度“即墨好人”候选人。

     

        在即墨,像马俊俊这样的“好人”事例还有很多。当崇德重孝成为一种习惯,当好人精神感染其他人,自然而然就孕育出一段段生动的道德故事。

     

    尚德之城,“做个好人”蔚然成风

     

        即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克辉表示,即墨市的四德工程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接力跑”。为了把具有正能量的“好人”充分展示出来,近几年即墨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大孝星”“十佳公益之星”“十大美德少年”等系列“十佳”评选活动,全市各主要媒体也采取不间断的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动人的故事层出不穷,“做个好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统计,近几年即墨市共涌现各类先进典型2200余名,其中“即墨市好人之星”156人,他们中有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或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被评为省道德模范或山东好人、齐鲁孝星;39人获感动青岛十佳人物等荣誉称号;800余人获即墨市表彰奖励。好人故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等美好品德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隋信海 张明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