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有这样一位“80后”士官:他只负责简单操作,却多次排除重大隐患;他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却撰写了13篇相关专业技术论文;他没有高等级文凭学历,却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士兵专家”。因其工作起来十分拼命,像“疯”了一样,故而同事们索性就叫他“张疯子”。
这个“张疯子”,本名叫张枫,入伍16年,敢担当、爱钻研、敢创新,屡次在关键时刻大显身手,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精彩人生。
练就“四大绝活”
2013年6月26日,是张枫难以忘怀的一天。那天,他进行火箭动力系统火工品测试时,凭借多年练就的一流手感,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点火药盒有几克的分量异常,很有可能没有装药。后经检查证实了张枫的判断,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的航天事故。“当时,我曾犹豫过、迟疑过,因为点火药盒我接触过几百个,从没有一个出现过问题。而当药盒打开的那一刻,我庆幸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让国家遭受损失。”谈及此事,张枫仍难掩激动。
10多年来,张枫在10多个岗位摸爬滚打,练就“四大绝活”——“数据一口清、状态一摸准、操作一步到位、蒙上眼睛能准确安装设备器件”。在练就这些绝活过程中,张枫不乏“疯狂”之举,更是吃了不少苦头:一个设备连接器动辄十几斤重,为了确保安装一次到位,张枫常常是扛着连接器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肩膀上经常被设备蹭破皮,可不等伤口愈合,他就又迫不及待地开始练习。练习蒙眼安装设备时,张枫的手十几次被设备挤伤,被钳子、锤子敲伤更是不计其数。
凭着顽强拼搏的毅力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张枫创造了7000个火工品安装无瑕疵、100余次故障排除零失误的奇迹。
被誉为“技术宝典”
近年来,随着航天发射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技术难题随之出现,依托科研院所和设备厂家工作人员解决问题成为共识和惯例,他们也被称为“战场保姆”。2008年,某型号任务即将发射,加注电缆终端设备却频频出现数据漂移的问题,但由于厂家维修人员远在千里之外,直到临射前一天,才将问题排除。
如此依赖“战场保姆”,一旦有突发情况怎么办?张枫决定要自力更生。于是,他开始研究学习电缆终端设备,并从技术人员那里要来资料和相关说明书,对照设备图纸一点点细抠。只要技术人员来,他就抓紧时间请教,平时就打电话交流,那时月工资仅有3000多元的张枫,电话费就要花掉几百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当某新型号加注电缆终端设备再次出现数据漂移问题时,张枫主动请缨,逐个节点检查,终于发现设计缺陷并进行重新改造,一个上午就让设备恢复了正常。张枫成了电缆终端设备的专家,并带出多名徒弟,当年发射场电缆设备终端实现了自我保障。
张枫每到一个新岗位,总是千方百计摸透动作要领、掌握特点规律。他总结出的火工品检测“五查”法、发动机管路“象限定位”法、七管连接器“两快三慢”对接法等,为岗位人员提高操作技能提供了有效指南。他用3个月的时间将24个任务型号的千余项质量体系操作规程,重新梳理形成了涉及7个专业、20余项操作规程细化和质量标准量化的报告,被官兵誉为“技术宝典”。
“总想在部队干一番事业”
齐整的平头、坚定的眼神、利落的动作,来自河南农村的张枫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想要成功只有坚持,这是我的信念。”张枫说。
入伍16年来,张枫每一件事都拼尽全力、力争做到最好。报考军校,以单位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海军士官学校;上军校期间,从一个不会水的“旱鸭子”,到夺得学校海上障碍赛第三名;主修机械加工专业,却同时获得钳工、焊工、电工、车工等四本中高级证书;主动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自学考试,自修《电工原理》《机械制图》《计算机编程》等26门课程,获得《计算机应用与技术》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室里骨干,张枫一人身兼四岗,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家中父母长年患病,他却照顾不上;每年探亲假连一半也休不上,已经有五个春节没和家人团聚了。谈及此,他憨厚地笑着说:“农家的孩子能当上兵非常不容易,能到卫星发射中心当个‘航天兵’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个机会,总想在部队干一番事业。付出这些我觉得值得。”
(本报记者 刘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