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直视你的家当

    作者:黄庆军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21日   11 版)
    2009年1月,黑龙江海林双峰林场

    男主人:黄绪枫,41岁;女主人:刘玉红,37岁
    2011年12月,浙江南浔古镇

    男主人:沈嘉允,65岁;女主人:周建平,58岁

        《家当》系列我拍了十余年,它是时代的另一种注解。

        第一次拍摄《家当》是2003年,我生活在黑龙江大庆,拍摄了东三省和内蒙古的四户人家。2004年,我来到北京生活,有机会看到更多的艺术门类,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2006年,我开始重拍《家当》作品,更关注物、人、房子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已经拍摄了近50户不同地域的家当,相机也从120用到8×10大画幅。用胶片拍摄的成本很高,但是我还是喜欢它带给我的感觉。

        拍摄前,我会直接跟每个家庭说明拍摄意图,请他们看些我过去拍的照片。大多数家庭能够理解我的拍摄意图,当然,被拒绝也是常事儿。我选择请每户人家把他们拥有的家当摆在房子前面,为其造像。这些家当平时摆放在不同的地方,当它们集聚在一个空间里时,能让人直观地感受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也可以联想到其他丰富的信息。我希望通过拍摄手法上的严谨而无差别,通过对中国家庭物质构成的检视,更深层次地透视当下社会结构的肌理与筋骨。

        在我拍摄的这些家当作品中,北京通州的一户人家用时最长。当时我想拍一张北京人家,在画面里还希望反映出城市的变化。找了很久,终于在居住地附近,有了适合的对象。开始他们并不愿意,经过多次沟通才同意,但表示要等拆迁的事定了以后。这一等就是四个月。拍摄当天,所有家当摆设完毕后,女主人又不想上镜头,费了很多口舌,最后,在他家后面有轻轨通过时,我按下快门,终于获得了这张照片。当时正是北京奥运会前夕,从中能看到城市建设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之后的几年里,我的家当作品中有了文化名人张元、艺术家何汶玦、上海80后小两口、西藏的牧民、贵州的少数民族、山西古城里的农民、吴桥杂技团人家、南浔古镇的人家、三亚的黎族人家……我的关注对象逐渐丰富起来。

        海南三亚的谭其珍,是我拍摄的人家中家当最少的人。他住在槟榔谷里,房子有60平方米,但是里面的家当非常少,全部加起来也不过2000元人民币。遇见谭其珍,是在槟榔谷园区里,当时他在编竹筐。很多黎族人不会普通话,他会讲,我们聊了起来。听说他住在附近,于是我在他休息的时候赶了过去。当我表明自己的拍摄想法时,他很羞涩地说:“东西太少了。”我没有刻意表现贫穷,只想反映一种状态。

        2013年8月份,我来到安徽芜湖拍摄企业家刘福槐的家当,这张照片用了11个小时。这是我拍到的第一位企业家家当。我希望能有更多不同职业背景的人自愿让我拍摄,让我作品的类型更丰富。

        经常有人问我这组作品何时结束,我说当你看到一幅拍摄我自己家当的作品时就是结束拍摄的时候。这些年的拍摄,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并不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