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一对农村夫妇,一名脑瘫弃儿,一个绵延近17年的感人故事——

    “让孩子在法律上是我的家人”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肖飞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6日 06版)

        初冬,河南省沈丘县行政服务中心民政局窗口前,一对夫妇推着一位身患重度脑瘫的女孩,询问怎样办理收养证,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合法子女:“我跟她爸都是农村人,以前不知道国家收养规定,现在知道了,就想着不能只让华珍在感情上是我们家人,一定要让她在法律上也是我的家人!”年届50的李美玲一番话,引出一个绵延近17年的感人故事。

     

    “这孩子和咱有缘分啊”

     

        1998年5月16日,是李美玲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中午,她路过村口诊所时,看到许多村民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探头一看,一个被棉被褥包裹着的婴儿被遗弃在这里。娃娃看上去刚出生不久,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李美玲顿生爱怜,将孩子抱回了家。

     

        由于家里已经有一双儿女,丈夫张振海最初并不太愿意再收养一个孩子。“这孩子和咱有缘分啊”,看着妻子爱不释手地给孩子洗澡换衣,丈夫很快被感动并接受了这个孩子。

     

        刚到家的前几天,孩子不哭不闹,也不吃东西。“这是个早产婴儿,需要特别照顾。”在医生的指导下,李美玲学会了用针管往孩子嘴里喂奶粉,而且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喂一次。一家人忙碌起来,年逾古稀的母亲,也经常赶来给孩子洗衣服、洗尿布,孩子成了全家人的宝贝疙瘩。

     

        一个月后,孩子终于在李美玲的照顾下有所好转,全家给她取了名字叫张华珍,象征着把这个孩子视为珍宝。

     

        由于过度劳累,李美玲年迈的母亲生病进了医院,需要照顾华珍的李美玲没办法去母亲身边尽孝,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一天,她才抱着华珍赶到。母亲轻轻地叫了一声“华珍”,随即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一幕成为李美玲心中永远的痛。“她生病的时候我一天都没去照顾,可是她还是一直牵挂着华珍,其实我心里知道,她是在牵挂我,担心我带着这样的一个孩子该怎么过。”李美玲红着眼睛说。

     

    “闺女没有我的照顾会啥样”

     

        华珍快1岁时,李美玲和丈夫发现,孩子经常耷拉着脑袋,没有言语,四肢也没有动的迹象,俩人带着孩子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系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属于重度脑瘫。医生称,这种情况极难治疗,即使成活也是个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为了让华珍今后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从确诊的那一刻起,李美玲就带着女儿踏上了漫漫的治疗之路。起初,她们在沈丘县周边地区的各大医院寻医,由于效果甚微,寻医之路便越走越远,先后到了商丘、洛阳等地的医院。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美玲听说在郑州武警医院有一个救助脑瘫儿童的活动,就报了名。经过筛选,医院决定对张华珍进行一个疗程的免费治疗。当天,一家三口冒雪赶往郑州,怕路上不方便去厕所,李美玲给华珍穿了两层尿不湿,可是半路孩子还是尿湿了裤子,浸得双脚冰凉,李美玲心疼不已,她掀开了自己的衣服,把华珍的双脚放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路暖到了郑州。因为华珍的病情比较严重,这次治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李美玲仍然不放弃,到处打听,有新的方法就去尝试。多年过去,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但李美玲欣慰的是华珍的变化,孩子脖子挺起来了,脸上有表情了,见人就会露出笑容,邻居们也都喜欢逗逗这个可爱的女孩。

     

        李美玲将全部的爱与时间都放到了华珍身上,照顾另外两个孩子和家里农活的重任只能落到丈夫的肩上,张振海也因此不能外出务工,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有亲戚劝李美玲放弃,将孩子送到福利院去,可是李美玲无论如何也不肯:“我实在无法想象闺女没有我的照顾会啥样。”与此同时,她也有了心事:怎样让华珍的生活一辈子有保障。

     

        偶然机会,李美玲从电视上看到怎样让领养子女合法的节目,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场景。目前,李美玲已经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办理华珍的合法子女手续。(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肖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