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甘当另类的模范教师

    ——记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杂交水稻育种专家陈立云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周彩丽 李苗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3日   01 版)
    陈立云教授在田间。资料照片
    扫扫二维码 看光明网视频

        水稻收割了,金灿灿的一片。

     

        这个秋天,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收获了一项荣誉——“全国模范教师”。有人说,陈立云是一个另类的模范教师,学生纷纷解读他的另类。

     

    “三不怕”的农民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雷东阳是陈立云带的2005级博士研究生。他说:“陈老师作为一个大专家大教授,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我清楚记得,一堂‘田间授课’,陈老师裤腿挽在膝盖上,赤脚上沾着泥,站在田埂上对我们说:‘做我的学生要做到三不怕,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饿。’这个画面让我记了多年。”

     

        “育种家首先得是农民,不下地就会被边缘化。”陈立云定义水稻育种为“田间学问”,他也实在太像一个农民——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脸,脖子上晒出黑红的一块。每一处“农民痕迹”,都是育种烙下的印记。

     

        39年前,刚毕业的陈立云随团队一起踏上了开往海南三亚冬繁地的火车。20多个春节,陈立云都在海南的试验田里忙乎。

     

        65岁的陈立云该退休了,妻子刘国华希望他早点儿卸下担子:“老陈几天不到田里走走、看看,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我劝他不要劳累过度。他说,我要不到田间去,病得还厉害些。”

     

        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符少辉说:“陈立云是个‘三不怕’的农民教授,科研和教学就需要这种务实精神。”

     

    真正把农民装在心里

     

        陈立云的博士生、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邓化冰说:“陈老师很为农民考虑。我们做项目写论文,他都要求要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少来花架子。他选育品种也是根据农民的需要,真正把农民装在心里。”

     

        近两年育种界流行选育“超级稻”,“亩产900公斤”吸引了诸多育种家纷纷研究。可陈立云没“赶潮流”。陈立云根据多年经验,发现植株特高、穗特大等这些极端性状的材料,对生态环境要求高,稳产性不好。“不能让农民碰运气啊。”因此,陈立云舍弃极端材料,选育的品种“貌不惊人”,但高产稳产。

     

        今年5月,陈立云与学生唐文帮到云南保山繁殖种子。宝山村民祝朝启和陈立云团队合作繁种5年了,他的繁殖田收入从每亩3000元提高到近6000元。祝朝启与陈立云聊天:“老陈,我俩年纪差不多,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都不想种田了,你还天天蹲在田里,佩服,佩服。”

     

        祝朝启的话也是陈立云思考的科研命题。“今后种田的人少了,种田要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栽培的时候还要轻简化,这些‘化’就要求品种有新的特性。”于是师生开始着手培育面向未来机械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

     

        每次下乡,陈立云会向农民询问他们喜欢的生产方式,希望的品种性状,然后以此指导育种。陈立云说:“育种家应该是农民的军师,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适合农民生产实际的不要研究,农民需要的自己凑经费也要研究。”

     

    “不要急于出成绩,不要浮躁”

     

        肖应晖是陈立云带的第一个博士生,与陈立云相识20年。他说:“前年,以老师为主发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回过头看,一晃已经20年。用20年时间做一项研究,我很敬佩老师的坚持。”

     

        陈立云的成绩都是时间打磨出来的。前20年,陈立云屡败屡战,科研经费少,工作条件差,育种辛苦,陈立云没放弃,到1996年,才开始有一个有影响的“培两优288”通过审定,那时陈立云已经46岁了。一个水稻品种从培育到审定,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陈立云却在39年间主持培育了44个审定新品种,创造了水稻育种界的奇迹。“不要急于出成绩,不要浮躁”,这是陈立云对学生的告诫。

     

        两系杂交稻母本繁殖“碰碰和”一直是困扰育种界的难题。在海南进行母本繁殖,要求日平均温度在19度到22度之间,否则就会导致制种失败,风险很大,业内称之为麻将中的“碰碰和”。曾经连续3年,陈立云的海南冬繁种子亩产量仅100多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21年的时间,对740多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陈立云及其团队研创出两系杂交稻母本繁殖基地计算机智能选择系统,筛选出云南保山为最佳繁殖基地。经试验,他在保山培育的两系杂交稻母本“C815S”的繁殖产量亩产500公斤以上!

     

        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水稻两用核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陈立云也因此被称为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安全卫士”。

     

    “为了农民的利益,要甘当另类”

     

        陈立云的博士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文帮说:“陈老师是个正直的人。面对‘潜规则’,他用行动抗议。他教育我们,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陈立云曾参加过很多次水稻验收会议,发现有人给测产的人送红包,或是熟人间要求通融通融。陈立云依据事实数据,从不虚报。于是,有人觉得陈立云太不近人情,有人说他另类。“那些不合格的品种审定了,为他们自己赚取利益,可是把农民的利益置于何处?为了农民的利益,要甘当另类。”再有测产的邀请,陈立云一概拒绝。

     

        “我没办法改变大环境,只能坚持做好自己。”陈立云说。

     

        陈立云对学生要求异常严格。学生的每一个研究报告他都要求出示原始数据,每一篇论文他都要仔细审查。陈立云说:“老师怎么能纵容学生造假?教书先教人,学生都造假,我们国家的未来怎么办?科技、教育界的造假腐败比起其他造假腐败,后果将更为严重。”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周清明说:“陈立云教授的另类,其实恰好展现了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可贵的风骨,让人肃然起敬。”(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周彩丽 李苗)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