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

    沂蒙老区的“巴根草”

    ——山东莒县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本色不改信仰如天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11日   03 版)

        山东省莒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有这样一个“红色群落”:战争年代,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加入党组织,抛头颅洒热血,百折不挠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拼命实干,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生活中,他们始终坚持党员标准和党性要求,形成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最多时曾有13341人,目前健在的有987人,其中抗战时期入党的177人,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810人。他们中年长者已经103岁,最年轻的也年过八旬,平均年龄87.2岁。

        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用一辈子的实践和坚守,证明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一部鲜活的教材。

        走进莒县招贤镇,记者看到,一个专为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而建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格外惹人注目。437位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的影像在这里定格;这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英雄群体,也是目前全国现存最完整、最壮观的“红色群落”。他们从入党那一刻起,经历战火纷飞、饥困交加、改革阵痛……依然紧跟党的步伐,用一生证明了对信念的坚守。

        “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这是龙山镇杨家沟村85岁的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卢翠秀经常说的话。她17岁入党,是日照市年龄最大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卢翠秀上过敌人“暗杀团”的黑名单,她始终不悔不弃,总是在党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她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路、致富,一干就是60多个春秋,1990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靠着用心实干的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老党员们都是干事创业的先锋和榜样。莒县清风岭水库是全省第四大水库,总库容约4.1亿立方米,参与建设的老党员达到1600余人,带动了全县17个公社,3万多群众投工投劳,从动工到完成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这在当时可以说就是一个奇迹。

        在这些老党员的心里,党性高于一切。库山乡宋家路西村82岁的张甲荣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多少年来每次接待前来看望她的干部都用这句话打招呼:“谢谢同志来看我!”在她看来,不管你来自省里、市里、县里,也不管你的职务有多高,都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同路人。而每一位被她唤为“同志”的干部,瞬间便能感受到老人对党的赤诚。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叫巴根草,特别耐涝耐旱,又特别耐热耐寒,即便是上面的茎叶没了,根还紧紧地‘巴’着土地,这些老党员就是这样的‘巴根草’,这就是他们的本色,新时期更需要传承这种本色。”莒县县委书记刘守亮说,从2007年开始,莒县开始对所有健在的农村老党员逐一面对面采访,实地拍摄影像资料,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征集到近20万张图片、3万多分钟视频资料和大量珍贵文物。

        对这些老党员,日照出台了定期走访慰问、房屋修缮等一系列关怀服务措施。除按规定享受每月430元(抗战期间入党)和350元(解放战争期间入党)的补贴外,去年年底,日照市又为他们分别发放1000元和800元慰问金,加上基本养老保障金和民政优抚等政策性补助,目前老党员的补贴年均7000元左右。(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