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校训的故事

    笃信好学 自然宽和

    ——中南民族大学校训的故事

    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姚晓雪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3日   06 版)
    中南民族大学校训石 (资料图片)

        晴空之下,粼粼南湖水,巍巍双子楼,交相辉映。掩映在江城一片山水之间的中南民族大学,极目望去,苍翠黛碧,橙黄橘绿。

        南湖之畔,双子塔下,一石独立,上书八字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校训八言,荦荦大端。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寓意中南民大人忠于信仰,勤于治学,矢志不渝。“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箴言——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意指中南民大文化传统里对规律、对个性的尊崇。“宽”与“和”则源自中国古典哲学,所谓“宽宏仁厚”“和谐共生”,是中南民大作为民族院校在处理民族关系、师生关系、学术关系上的办学理念,亦是中南民大人执着坚守的人文根源。

        中南民族大学始于1951年的中南民族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综合性民族大学之一。60余载以来,几代民大人秉持“面向和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宗旨”的信仰和特殊使命担当,筚路蓝缕,风雨兼程,走过了创办、停办、复办、发展的艰苦创业历程。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民族大义担在肩的胸怀,正是“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校训精神的源流。

        20世纪50年代,严学宭教授率队奔赴海南,对海南22个黎族村点进行大规模考察,并撰写《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一书,为新中国民族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而后,对湘南瑶族“女书”的发现,更是被誉为“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重大发现之一”。

        民族学家吴泽霖一生心系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其一手筹办下,诞生了我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吴泽霖曾说:“我去世后请不要为我开追悼会,也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只希望将我的骨灰撒在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附近的南湖水面上。”

        在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达云看来,“笃信好学,自然宽和”蕴含着学校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积淀,是一种共识和育人导向,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风雨60余载,一代又一代中南民大人铸就了中南民大辉煌的历史,他们既是传道授业者,也是使命担当者。几代人的不懈追求,无不为“笃信好学”作出最好的诠释,并以师者的风范培养浸润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玛丽娅等一批批优秀的民族人才。

        中南民大校长李金林这样解读校训:“坚守心中美好理想,培育各族精英人才;担当民族复兴之重任,服务社会、服务公众、造福民族和国家。”(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姚晓雪)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