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校园实践

    在情境中让大学生动心领情

    王怀民 《 光明日报 》( 2014年11月11日   13 版)

        面对差异性、选择性、自主性、多变性的“90后”大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常有无力感、无为感。究其原因,要么是教育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大学生的特点不匹配,要么说理方法与大学生的接受方式方枘圆凿。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已成奢求,遑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当反思为什么教育者苦心大学生却不动心、为什么教育者热情大学生却不领情?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变大学生,不如积极地改变教育者自己,改变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用大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多年思考,情境化的教育方式可亲可感可为,往往能让大学生感同身受。

        情境,即当事人所处的现实动态环境,具有可视化和镜头感的特点,记忆持久性强。情境化教育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理论,是将情境选择、情境创设、情境掌控融于教育过程中使之情境化以达到教育双方和谐共生、教育意义有效生成、教育目的有效实现的方式方法,是对教育生活化的拓展与完善。

        中外历史上很多经典说理教育故事往往都有较强的情境性,使受教者进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说理。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伍举谏楚庄王振作、毛遂激楚王援赵、王安石谏宋神宗不诛苏轼等,要么晓之以理、要么动之以情、要么循循善诱,都能从受教者的角度说理,从而达到施教目的。擅长说理可以抵得上百万雄师甚至救国于危难之际。不仅中国,国外历史上很多经典说理案例也在于说理者采用了情境化的叙事方式,使受教者体悟、顿悟,从而让受教者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上世纪80年代,来自对越作战前线的官兵与大学生交流,描绘前线将士艰苦生活和险恶作战环境和对和平、宁静学习生活的向往,激励了千万大学生热爱祖国、矢志成才。

        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擅长用“接地气”的语言阐释深刻的道理,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扣扣子”理论,李克强总理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论。“地气”来源自情境的创设,使抽象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可亲可感可学。

        在当今高校,信息化教育程度高度发达,文化多元性特征明显,为情境化思想教育提供了难得的舞台,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为此,应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情境选择。情境化说理,要精心选择已有的情境。在文学、历史、寓言等作品中随处可见情境化说理的经典案例。要使受教者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必须加强自我修炼,筑牢知识之基,达到情境化教育成为习惯和自觉的境界。如伍举进谏楚庄王“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从而成就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春秋霸主楚庄王。再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用富尔顿和拿破仑的故事成功说服罗斯福总统同意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这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可以直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阅读中西方经典作品是教育者基本的知识储备阶段,有利于他们在古今中外的智慧典故中体味情境化说理的魅力。教育者可通过对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涉猎,归纳整理情境化说理的经典故事,逐步建立情境化说理素材库。

        其次是情境切入。教育者要关注现实生活,抽象出生活道理。情境化说理一方面来自历史典故、文史作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日常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现象抽象出一定的道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否则,只能步别人后尘拾人牙慧而削弱说理的效果。比干如选择智谏而非直谏也许能避免一场悲剧,祢衡如不目空一切也许不会空留遗恨。佛教大师的说理方式可提供绝妙的借鉴,他们释理不用“是”和“否”“应该”和“不应该”等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但却充满通澈世情、洗涤心灵的人生智慧。他们说理往往从受教者困惑的问题本身说起或是从日常生活现象说起,“点化”受教者,让受教者在情境的感悟中实现自省或自醒。所谓“禅门不说破,尽在不言中”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是情境设置。选择情境是为了实现说理效果而选择已有的“故事”,而情境设置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说理入脑入心而精心创设的可感的虚拟情境。情境化说理,其本质是一种沟通方法,其内核是类比,其关键是引起共鸣,其目的是引发自我思考或自我说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笔者曾用校纪校规、礼义廉耻教育一对恋爱行为不端的学生无效后,精心设置了一个情境,告诉这对学生“如果你们真心相爱,我愿成人之美,准备把你们的父母请到学校,轰轰烈烈给你们举办婚礼,成就一段佳话,可否?”这个反话正说、充满美感的情境设置一次性治愈了这对学生的不端行为。情境化说理就是把价值的选择权交给了受教育者自己,留有选择余地而不是强加给其预设的价值观。

        最后是情境掌控。情境化说理是众多教育方法的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教育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具体实施,缺之不可,有之也不是灵丹妙药。教育者既要避免抽象的说理又要避免一味追求情境化说理,既要精心选择典故又要避免“重复别人的故事”。如果用“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大学生“做人要诚实”则会让人兴味索然甚至藐视教育者“技止此耳”。如果在《灰姑娘》的故事中解读出“别人不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别人不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外界环境不是自己退却的借口”等,可能会让人耳目一新。是否采用情境化的说理方式要考虑到受教者的受暗示程度、施教和受教双方的心理距离、受教者的阻抗性等多种因素,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复杂问题简单化。

        情境化说理,是语言与艺术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情境与价值的统一、说理与顿悟的统一,是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情境化说理可拉近工作双方的心理距离,增加亲近感减少反感,增加感悟减少灌输,增加情趣减少刻板,增加感同身受减少居高临下。(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