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巡礼

    北京语言大学:用英文讲授中国文化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2014年11月03日 04版)

        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里行走,随处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来往穿梭。

        罗马尼亚留学生帕克斯特吃过中饭,径直走进了三号教学楼的阶梯教室,准备参加一个“与众不同”的讲座。这就是北京语言大学开办了六年之久的“中国文化英语系列讲座”。该讲座虽然是以向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但是并不会让他们产生“距离感”,因为,在课堂上全程讲授中国文化用的是英语。对中国文化怀有好奇心的帕克斯特介绍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这个讲座,因为中文还不够好,所以这个英文讲座比较适合我。”

        外国语学院院长宁一中教授从传统家规说起,介绍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样的讲授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翻译上,他既引用了古代经典故事,又结合了现代中国的故事,谈到“一个人不仅存在于家庭之中,还存在于国家之中,对家庭和国家都负有重任”。

        讲座上,宁老师讲解《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给帕克斯特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很简短,但是包含了许多传统观念。”在宁一中看来,从这篇文章中能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并花了近二十分钟阐释这句话。其间,塞舌尔姑娘安丽娜举手发问。尽管她在中国留学两年多了,也经常看到这句话,但是一直不懂其含义。最后,她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中国人常说‘为人立德’的崇高目标”。离开前,她记下老师的邮箱地址,恳请老师帮她继续学习中国文化,并用中文一字一顿地说道:“还请您不吝赐教。”

        在北京语言大学这个“小联合国”里,一共有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威坦言:“向留学生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部分留学生汉语水平并不高,但是又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强烈意愿,因此,‘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应运而生。”他曾多次在该讲座上讲授“汉字的文化意蕴”等内容。

        自2009年开办以来,该讲座举办了近百讲,已有5000人次参与进来,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在讲座内容的选取上,主办者常常听取留学生的建议,尽量安排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此外,“韩非子”“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庄子哲学”等八讲内容,已经成为公开的网络精品课程,深受欢迎。

        “‘语言是障碍,也是桥梁’,我们采用全英文的讲授方式,用他们熟悉的语言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是一种新尝试,”宁一中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向这些留学生传播。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伴随他们的脚步在世界各地发芽、生长。”

        参加过“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的尤利娅最近在读《战国策》,并下定决心把这本书给“啃”下来。虽然现在读起来很慢,她想在离开中国之前把这本书读完。“毕竟来到中国学习,就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打好。”

        现在,尤利娅总是双手抱着中文书籍往返于教室和宿舍,在食堂就餐也习惯使用筷子,有时说话还会不自觉地加上儿话音。不仅如此,她和很多留学生朋友会主动走出校园,爬长城、看京剧、品茶艺,多维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本报记者 陈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