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

    文学品评

    潇湘梅与中国梦

    ——《潇湘梅》读后

    作者:小柳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9日 15版)
    《潇湘梅》 梅季坤 著 岳麓书社

        《潇湘梅》作者梅季坤坦言,近150年来,家族的历史,仅他本人耳闻的、亲历的种种,就能编织成一个讲不完的故事。150年沧桑巨变,老百姓的生活跌宕起伏,其间蕴藏着无比丰厚的生存智慧和文化精神。梅季坤通过5年的孜孜不倦,把它们写成了,写好了,写活了!

        在我看来,这部饱含湖湘文化底蕴、讴歌湖湘汉子精神的长篇小说,与其说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部稻农世家的生活信史。《潇湘梅》娓娓道来的,是湖南宁乡一个普通稻农家族四代人的生产、生活。从梅继思参加湘军,到梅雅诚参加同盟会、加入共产党,从一代奇农梅子西兄弟的辛勤劳作,到梅祖兰求学创业之路,无不烙上了国家、时代命运的烙印,波澜壮阔,气势宏大,让人回味无穷。

        《潇湘梅》生动再现了南方丘陵地区稻作生产的苦与乐。备耕、犁田、耙田、积肥、育种,年复一年,辛勤耕耘。黄豆、绿豆、花生、荞麦,每一寸田土,都不会荒废。山、丘、田、塅、坳、坨、冲、湾,屋场、坟山、寺庙、公所、祠堂、茶亭、集市,故事主人公们生存的环境,全被梅老先生写活了。牛、猪、狗、鱼、蚂蚁等动物,在作者笔下也充满着灵性。

        今天,自给自足似乎成了封闭落后的象征,其实,看完《潇湘梅》我们会发现,自给自足蕴含着老祖宗生于斯长于斯、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经验,天人合一、资源节约、自力更生的价值理念。当然,自给自足是相对的。解放前嘉禾堂的“世外桃源”里,还有大量砌屋、打灶、打猎、杀猪、编织等手工业,养母猪、制绿茶、线南粉等副业,这与费孝通《江村经济》里的描述异曲同工。至于人情往来,书里就不胜枚举了,对于婚丧嫁娶,更写得活灵活现。可以说,《潇湘梅》保留了丰富的民俗学遗产。

        《潇湘梅》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社会组织结构。嘉禾堂与林耀华的《金翼》家族颇为相似:稻作起家,耕读传家,家有神龛,族有祠堂,子孙奋发图强以光宗耀祖。《潇湘梅》四代人物绵延至20世纪90年代,他们走向全国甚至海外,但无不打上了家族传统和耕读家风的烙印。该书的价值之一,就是以一个个案,再现了南方部分基层社会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具有一定代表性。

        中国农业文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独领风骚。《潇湘梅》的可贵之处,就是正视变迁、正视三农。它启示我们,对社会变迁、“三农”变迁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跳出“三农”看“三农”,通盘考虑城乡统筹、工农互补、工农职业自由流动尤其是市民回流当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农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农业相关的院校、专家学者和学生,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价值观上认同,感情上融入,真正与农民结成朋友、结成对子,一起致力于新农村梦、中国梦的实现。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既来源于传统,也来源于创新。历史大变迁中,精神如何才能不空虚,不漂泊?《潇湘梅》里的小故事表明,150年巨变,爱国敬业、家国情怀在大众的身上始终没变。现代学术分类越来越细,家学可能中断,但家风可以继承光大与时俱进。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家业可能改变,但敬业精神可以继承光大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物质层面瞬息万变,精神可以继承光大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光大的结晶,就是中国梦的支撑和灵魂。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