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4日 星期三

    感知期许的目光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王国平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24日 09版)

        9月23日晚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一个给文学加冕的地方。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有真诚的祝福,更有期许的目光。

        这是一个以“鲁迅”命名的文学奖,不少获奖者折服于它的重量。“鲁迅先生是百年中国的文学之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高原。他开创的伟大的文学传统不仅哺育了我们的文学情怀、奠定了我们文学的基本理念,而且为中国新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尊严。今天,我能够有机会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追随之情,感到无上光荣。”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孟繁华说。

        王跃文凭借《漫水》获得中篇小说奖。这部作品写的是他对故乡的深情回眸,是他关于乡愁的诗意叙述。在他看来,鲁迅是书写乡愁的大师,“我将更加谦卑和努力,用更好的文字向鲁迅先生致敬”。同样获得中篇小说奖的格非说,作家写作是为了和伟大的文学标准对话,鲁迅代表了当代文学思想的高度,每位作家都需要加倍努力。问鼎短篇小说奖的徐则臣认为,鲁迅是当代作家最重要的一个精神源头。当代作家的写作都是在向这个源头靠近,而获奖表明了自己向这个源头靠近的努力得到了某种确认。

        此时此地,还有一个值得致敬的人是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的手印门把是一道风景。每个进入颁奖典礼现场的人,在推开玻璃大门的瞬间,都要与这位文学巨匠进行跨时空的“相握”。从门把图案可以看出,巴金的手小而纤细,但自有一种温暖融贯指间。在文学馆的正门背面,镌刻着他的一段心声:“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们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心中装着读者,双脚立稳大地,这应该成为作家的使命与追求。

        报告文学奖获得者黄传会一身戎装。他说,为自己托起这座沉甸甸奖牌的,是笔下的那些人物:为人民海军的创建、发展、壮大,筚路蓝缕、殚精竭虑的几代海军官兵,贫困山区那些充满着饥渴目光的少年儿童,在贫瘠的山乡默默耕耘,像是两头都在燃烧的蜡烛一般的山乡教师,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大军,为中国的航母事业悲壮殉职的科技知识分子典范罗阳,“他们给了我创作激情,为我的心灵‘充电’,我对他们永远充满感恩之情”。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刚刚公布之时,质疑声音不断。正如评委丁晓原所说,质疑从一个方面表明读者对这个奖项的关注,完全可以从质疑中吸取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进一步完善评奖工作。

        “伟大的作品是在作家的案头诞生,更是在读者的阅读中生长。无数怀着对文学的热情与珍重,不断地阅读、寻找和发现的读者,构成了文学生生不息的天地。”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时说。

        即便是获奖者,也是彼此作品的读者,一份期待也在各自心中升腾。翻译家刘方已经年逾八旬,因翻译法国作家菲利普·克洛代尔作品《布罗岱克的报告》而获得文学翻译奖。她在书面感言中写道,这部小说不长,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侵略战争如何践踏人的尊严,如何扭曲人的灵魂,如何蹂躏人性的美好,如何暴露尘封的丑恶,它都用血和泪提供了惊心动魄的佐证。她为当代法国出现如此优秀的小说感到欣慰,也向中国作家投来期许的目光:“希望你们也多写些这样篇幅不长而内容丰富的作品。”

        颁奖典礼结束之时,记者走出中国现代文学馆,回望正门,尽管光线微弱,巴金手书的一段饱含期许的寄语依然清晰可辨,温暖而凝重:“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本报记者 王国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