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8日 星期四

    郑和碑见证中斯海上丝路缘

    作者:杨梅菊、冯武勇、黄海敏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8日 02版)

        16日,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赠送了一份珍贵礼物,即藏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郑和碑的拓片。

        中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郑和碑的竖立及其600多年后的发掘保护过程正是这其中的一则。

        据史籍记载,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在下西洋途中,多次抵达斯里兰卡。郑和碑(全称“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立于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抵达斯里兰卡后,是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斯往来的珍贵实物史料。

        郑和碑的发现本身就充满传奇色彩。1911年,英国工程师托马林在斯南部港口高尔市,偶然发现了一块被用做下水道盖板的石碑。碑高144.5厘米,宽76.5厘米,厚12.5厘米。碑额部分呈拱形,正反面均刻有五爪双龙戏珠精美浮雕,正面长方体四周均以中式花纹雕饰。

        更具史料价值的是,石碑正面从右至左、从上至下分别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阴刻文字,记载了600多年前郑和赴锡兰(今斯里兰卡),向岛上佛教寺庙布施财物供奉佛祖之事。因长期受水侵蚀,泰米尔文和波斯文文字部分受损较严重,难于完整辨识,所幸中文部分受损较轻,虽显模糊,内容仍大体可识。后来,该碑被移至科伦坡国家博物馆典藏。

        “郑和于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七下西洋,在海外各国曾多有布施立碑记载,但时隔600多年,就碑而言,在海外遗迹尚能幸存者,仅此一件,文物史料价值极高。此乃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中斯友好交往的实物明证,弥足珍贵。”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外交官沈鸣感慨地说。

        (据新华社科伦坡9月17日电 记者杨梅菊、冯武勇、黄海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