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8日 星期一

    《妈妈听我说》:倾听孩子的心声

    郭志凯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8日   14 版)

        北京卫视与大道文化联手制作的大型演播室亲子真人秀节目《妈妈听我说》6月29日开播以来,口碑和收视率齐涨,开启了属于孩子们的电视综艺节目2.0时代。

        自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首个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至今已跨越10年,中国内地的电视节目制作水准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模仿、跟风、同质化、创新力量不足的问题却一直如影随形,让电视栏目常常成为观众吐槽的对象。但《妈妈听我说》在创新上下足功夫,在玩酷卖萌的亲子真人秀节目比比皆是的当下,更多地展现孩子们的思想和心声。于是,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又一扇看得到未来的门被开启,其引领意义不可小视。

        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当下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80后的新一代父母们,更是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到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但究竟应该如何跟孩子交流,如何合理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父辈的经验也仿佛并不能真正适应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一切都给大家造成了困惑。《妈妈听我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为80后的新一代父母开启了一扇门,告诉他们原来孩子们是这样看问题的,告诉他们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何等重要。

        自去年《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后,各卫视一窝蜂扑向户外亲子真人秀的怀抱,囧爸辣妈萌娃就此成了综艺荧屏的主角。这些亲子类节目展现的亲子相处方式大同小异,大多停留在游戏式的陪伴上,少有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而过多同质化节目的轰炸,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玩乐并非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万金油,孩子们不仅需要陪伴,更需要有人倾听,《妈妈听我说》正是顺应这一理念,开辟了亲子真人秀的另一条路径。节目将视角对准个人意识逐渐觉醒、已经开始独立思考的00后,试图通过他们并不孩子气的讲述和表达,展现孩子们的成长烦恼、反思家庭教育的误区,以期达成父母与子女的互相理解。节目评委席上的20位小朋友迅速成为观众关注的对象。他们中有老师眼中的乖宝宝,有鬼马精灵的小大人,有贫困家庭的三好生,也有养尊处优的富二代,他们成为节目话语权的主导者。而每一个来到节目当中的妈妈,在面对孩子们的问题和选择时都显得十分紧张,这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日常生活中她们并不常常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当然,《妈妈听我说》并不是单纯的“宝贝吐槽大会”,它同样给含辛茹苦的妈妈们提供了一个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平台。在两代人的观点碰撞中,妈妈们努力表达,希望可以得到孩子们的理解,而同时她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自己的某些做法或言论遭受孩子们的质疑。在这个舞台上她们既是在为自己申辩,也是在为全天下的妈妈们代言。从形式上讲,《妈妈听我说》反其道而行,舍弃了眼下亲子真人秀节目普遍采用的户外模式,将节目搬回了演播厅,这个简单的设计意味着需要将镜头聚焦在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之上。所以,节目主持人和情感嘉宾或犀利、或独特的观点也赋予了《妈妈听我说》独特的气质。

        在网络平台上,关于这档节目的讨论也是层出不穷,观众们关心的核心问题不仅是当我们把话语权给到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们,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在看完节目后家长们也会充分意识到在生活中给孩子话语权的重要性,而这样的共识无疑是《妈妈听我说》节目所期望达到的核心目的,同时也是这档节目产生和存在的意义所在。(作者为乐评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