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6日 星期六

    声 音

    为绛州鼓乐发展支招

    尹浩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6日   09 版)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山西省新绛县民间流行的汉族锣鼓乐和吹打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绛州鼓乐手的祖先本是黄帝部落作战时专司擂鼓的士卒,黄帝战蚩尤时就是凭着擂鼓手们精湛的击鼓技术,全体将士进退自如,协同一致,所以打败了蚩尤。蚩尤部落被剿灭之后,各部落逐步归顺黄帝,天下从此太平,再无仗可打,作为军中擂鼓手的士卒们便定居到绛州汾河岸边的鼓村。开始时,由于长期的军旅生活,鼓手们不熟悉农耕渔猎等技巧,只好以表演锣鼓谋生。但长期的表演经历,让鼓手们练就了精湛的锣鼓技艺,并积累了丰富的演奏曲目和表演经验,为日后绛州锣鼓的发展和兴盛奠定了基础。

        绛州鼓乐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流行于新绛峨眉岭一带的“鼓车”,二是流行于新绛北部地区的“穿箱锣鼓”,三是流行于新绛西部一带的“花敲鼓”,亦称“古交干鼓”。鼓乐表演一般都是在车上进行,而根据鼓车的动力来源又形成三种不同的表演方式:快速热烈、表演火爆的马拉鼓车,悠扬舒缓、诙谐幽默的牛拉鼓车,以及结合两者优点的人拉鼓车。“花敲鼓”是新绛独有的一种锣鼓演奏形式。在我国各地区的锣鼓演奏中,大锣和大小镲是必不可少的乐器,唯有绛州的“花敲鼓”用棒子和搓板打节奏,而且不用大小锣和大小镲。

        过去,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单调,闹社火几乎是老百姓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娱乐方式,锣鼓因而有着庞大的爱好人群。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文化的多元化,锣鼓爱好者大大减少,绛州锣鼓的演奏人才逐步老化,青黄不接。从其自身分析,绛州鼓乐表演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许多人共同参与方能完成,况且演奏水平还要基本一致,即使只有个别人水平有差距,也会影响到演奏效果,甚至会搅乱整个鼓乐队的演奏。另外,仍有一些人对锣鼓表演存在偏见,认为鼓手是比较卑微的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鼓乐团演奏员从业的积极性。

        近几年,山西省新绛县委、县政府曾竭尽全力,想把绛州鼓乐团办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绛州鼓乐团曾几次想扩大队伍,却招不到愿意学习锣鼓的学生。为使绛州鼓乐这朵民间文化艺术奇葩不至于因缺水缺肥而枯萎,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一、目前的绛州鼓乐团纯属民间组织,人员流失非常严重,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对鼓乐团的主要创作人员、业务骨干,以及管理人员给予财政上的扶持、补助,以稳定队伍,保障鼓乐团的创作与演出。

        二、在资金上对绛州鼓乐团予以扶持,并健全财务制度,让绛州鼓乐团能够不再为资金所困扰。比如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一方面帮助绛州鼓乐团进入良性的经济循环,另一方面,对绛州鼓乐的传人采取保护性措施,使传承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并逐步扩大研究和创作队伍。

        三、有关部门要为绛州鼓乐团提供和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比如,在市里举行的一些活动中,邀请绛州鼓乐团演出,并介绍绛州鼓乐团到外地参加演出,一来以增加鼓乐团的收入,二来提高鼓乐的知名度。

        四、努力为绛州鼓乐打造一个永久的表演平台。建议将文化旅游和绛州鼓乐结合起来,比如在龙兴塔或者全国著名的儒学大家、《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故居,建成具有锣鼓特色的绛州“李夫子大院”,为绛州鼓乐提供一个长期的演出场地,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持,互为映衬。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