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新乡贤·新乡村

    做乡里人和科学家之间的桥梁

    ——陶铁男和袁士畴送农技到乡村的故事

    陈海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4日   04 版)

        接到记者的电话,72岁的陶铁男有些犹豫,甚至不解:“我们只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再平常不过,不值一提。”

        再三沟通,记者两天后总算在北京市农科院见到了陶铁男,与他在一起的是79岁的袁士畴。他们正计划第二天去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向种植户示范推广名为“京科糯”的玉米品种。

        陶铁男曾任北京市农科院院长,2008年退休。袁士畴是生物学家,1995年退休。下乡推广农业科技,便是他们退休后“愿意做的事”。

        这是他们7月份的足迹:11日,延庆县沈家营镇河东村。16日,平谷区黄松峪镇雕窝村。20日,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26日,怀柔区怀北镇邓各庄村。每次下乡,少则一天,多则三五天,给乡民们指导、示范,推广玉米、樱桃、核桃、食用菌等新品种和种植技术。近半年来,他们就下乡30余次。

        这把年纪了,为什么上山下乡地折腾?“知识分子都怕什么?怕对社会没有用处。”陶铁男说,“我们一辈子跟农业打交道,了解三农,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社会需要我们这些老头子,把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传给别人。退休后,我们也有更多的精力做农业科技推广了。”“身体好、头脑好,不成为别人的负担。”袁士畴认为,这就是他们的退休之“用”,“北京的农民不到50万,这些人多处在边远山区,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很迫切。”

        每次下乡,陶铁男和袁士畴都要进行科技需求调研。在平谷区大华山镇苏子峪村,他们发现当地枣树被“枣疯病”困扰,便请来专家研究病害发生机理和规律,给乡民培训防治技术。他们称这种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是“农民点菜、专家掌勺”。通过北京农学会,他们组织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高校的四五十人的专家团队,几乎覆盖了北方农作物、果树的各个领域。

        除了“点菜”,他们还给乡民推荐“菜谱”。凡是觉得好的、有用的东西,会随时推荐给村民。平谷区黄松峪镇雕窝村村支书符中刚告诉记者,老陶看到当地丰富的野生核桃树资源后,便向他们传授改良种植技术,培植文玩核桃等新品种,“如今,这已经成为农家乐之后我们村的第二个支柱产业。”

        “我们要做乡里人和科学家之间的桥梁。”陶铁男说。在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农科院的帮助下,他们组织起来的专家团队,已踏遍了平谷、延庆、怀柔等北京山区的田间地头。(本报记者 陈海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