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

    时代先锋

    大山深处的航天追梦人

    ——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车著明

    刘小兵 宗兆盾 陈秋钧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4日   03 版)
    车著明(中)向年轻科技人员讲解技术难题。 本报通讯员 陈开树摄

        这是一条普通的林荫小路,环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办公区周围,他每天要跑上10多圈,一跑就是21年。这是一条曲折的成才之路,他从一名中专生,自学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最终成为火箭发射数据处理专家。这是一条壮美的飞天之路,从低轨到深空,从探天到奔月,他用“0”和“1”为火箭腾飞编织天路,在逶迤的大凉山深处追逐航天梦想。

     

        他叫车著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一位矢志报国的航天人。

     

    愿当一辈子“沟里人”

     

        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县腊树村的车著明,1978年初中毕业,为减轻家里负担,主动放弃考大学的机会,选择了读中专。毕业后,车著明在邵阳县氮肥厂自学工程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化肥产量,被破格提拔为技术科长,23岁就被推选为邵阳县政协常委。

     

        但车著明始终没有放弃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他报名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天凌晨3点钟准时起床,一直学习到7点,如此,整整6年,雷打不动。凭着这股拼劲,车著明顺利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专科、本科文凭。1990年,车著明又成为国防科技大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车著明主动申请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一头扎进“数字王国”。

     

        车著明刚到西昌时,卫星发射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为零。他主动请缨攻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编制应用程序,成功开发出“火箭遥测信息快速处理系统”。之后,他不断对该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新一代系统数据处理时间从3天缩短至500秒。

     

        有公司高薪聘用车著明,但他毫不动心,他说:“如果没有党的关怀和组织的培养,没有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给我施展才华的舞台,就没有我的今天。虽然从湖南的大山走出,又走进四川的山沟,但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我愿当一辈子‘沟里人’。”

     

    大家公认的“难题克星”

     

        20世纪90年代,中心接连发生两起航天发射事故,一次原地爆炸、一次火箭撞山,让不少科技人员对航天发射特别是液体火箭发射产生畏惧心理。为消除这种畏惧情绪,降低事故损失,车著明决心对液体火箭爆炸危害进行定量分析。既没有理论基础,又缺乏数据资料,车著明从零学起,无数次深入事故现场实地勘察,想尽办法查阅国外相关资料。历时3年,终于建立起液体火箭爆炸毒源强度及其在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扩散模型,为航天发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成千上万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车著明论证建立了全新的数学模型,提出“航天器飞行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在去年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中,正是依靠这一方法,卫星初轨精度预报十分精确,地月转移期间原计划3次轨道修正只需2次,为嫦娥三号开展月球探测节约了燃料。

     

        “创新并不神秘高深,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创新。”车著明说。研发“火箭遥测信息快速处理系统”时,中心计算机计算能力弱,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要求。车著明提出,火箭飞行中获取的数据来源复杂,可以设计一套程序剔除那些次要参数,集中分析处理关键参数。这一奇特的“减负”思路,使中心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完全能够满足任务要求,一举突破“瓶颈”。

     

        车著明成了大家公认的“难题克星”。

     

    “有车著明在,我们放心”

     

        2010年1月17日,一颗北斗卫星在起飞50秒后,安全控制显示屏上的曲线突然出现连续跳变,几次突破实施安全控制极限,就在大家会商是否按下自毁按钮时,车著明镇定地作出判断:“火箭没问题,是跟踪测量设备数据不准。”果然,8秒钟后,曲线恢复了正常。

     

        “数字背后是安全,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车著明说。每次航天发射,车著明总是最先出现在安控岗位,监控火箭起飞后的速度、高度、温度等速变参数。但每次发射任务完成后的欢庆时刻,人们却看不到车著明的身影,此时他在梳理事后数据,提出结论和意见。

     

        每次任务总结会上,不管涉及的是测控、通信还是气象,车著明都一丝不苟、刨根问底。有人说他管得宽,他不服气:“航天是个大系统,哪能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提问穷追不舍,是为了每一次发射的成功。”这些年,正是车著明等科技工作者的准确分析判断和“鸡蛋里挑骨头”的认真精神,确保了中心航天发射任务连战连捷。每每谈起这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总是说:“有车著明在,我们放心。”(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宗兆盾 陈秋钧)(更多内容见光明网专题报道) 

     

        短评

     

    圆梦的步履最铿锵

     

        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一次次为火箭腾飞保驾护航。车著明登攀不畏险,攻关不畏难,用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践行着“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价值追求,不愧为矢志航天、筑梦太空的时代先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车著明的成功在于他对梦想的执着坚守,无论是在湘西大山的求学路上,还是在烟尘弥漫的工厂车间,面对事业的考验和名利的诱惑,他始终坚定知识报国的信念,把对国家的爱、对科学的迷,熔铸于对数据的痴、对航天的情。车著明的事迹告诉人们:奋斗的人生最美丽,圆梦的步履最铿锵。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车著明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不懈拼搏中实现人生价值。这种对梦想执着追求、对使命绝对忠诚的高尚品格,心无旁骛干事业的奉献精神,正是每一个追梦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和成功成才的坚实基础。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车著明这样的追梦人,有了他们组成的强大人才方阵,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