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新丝路文化行

    丝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明珠

    方莉 周龙 宋喜群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3日   07 版)
    天水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馆”。胡斌摄

        7月19日晚,丝路采访团到达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天水。天水,因汉武帝时的“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是甘肃少有的山青水绿之地。来到天水,必然要看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初凿于后秦年间,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而得名,现存佛教窟龛194个,壁画千余平方米,被誉为“东方雕塑馆”。

        到达麦积山石窟时,天空飘起细密小雨,我们有幸见识了“麦积烟雨”的魅力:麦积山上烟雨迷蒙,云雾阵阵,大小石窟若隐若现。在接踵而行的游客队伍中,我们走在曲折回环的凌空栈道上,一座座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的泥塑作品呈现眼前:有的石窟佛像鼻梁隆起,肩宽腰直,明显有古印度余韵;有的双眼圆睁,络腮胡子,一看就是胡人造型。

        同行的文化学者肖云儒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艺术交流之路,麦积山石窟就是佛教沿丝路传入中国的重要路标,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面容受到西来的艺术风格影响,兼收并蓄,它见证了印度佛教艺术传入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相交融的历史。

        甘肃是古丝路上的“黄金通道”,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驿站、渡口、石窟等文化遗址繁星般分布全境。当下,甘肃正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古丝路重新焕发光彩。

        “甘肃自觉地肩负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国家使命,就是要把甘肃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镇。”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鹏告诉我们,今年5月,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从道路互联互通、贸易畅通、文化合作及构筑多层次交流机制等层面对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部署规划。

        甘肃打造丝路经济带黄金段,核心节点城市当属兰州。兰州古称“金城”,它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是古长安进入西域的黄河三渡口之一、河西走廊的起点。

        离开天水后,丝路车队直奔兰州。21日下午,我们走在兰州滨河路上,看到奔涌黄河蜿蜒东去,黄河索道凌空越河,“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历经百年仍在使用。在岸边,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渡船工具。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羊皮筏子,它是将羊皮头尾扎住,往里吹气,吹成鼓鼓的气球状,并绑定在木头架子上制作而成。羊皮筏子见证了兰州的历史发展,而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的提出,又一次把兰州推向了向西开放的前沿,“这是兰州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兰州实现后发赶超的重大机遇。”兰州市副市长曹丕玉说。前不久,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将有一批面向中西亚等地的出口企业落户兰州新区。可以想见,以兰州为核心节点的丝路黄金段将成为建设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撑。

        离开兰州,丝路采访团还将一路向西奔赴武威、张掖、敦煌,这一颗颗丝路明珠,像珠宝般镶嵌在丝路黄金段上,照亮了我们对丝路经济带建设的信心。

        (本报兰州7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方莉 周龙 宋喜群) 

        (更多内容见光明网首页全媒体专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