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21日 星期一

    历史回眸

    “风花雪月”之外

    李林荣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21日   15 版)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祝勇对故宫的书写始于2003年的《旧宫殿》。之后李林荣的《血朝廷》继续着故宫的主题,多种文体组合在同一个文本里,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一部“立体声”。努力构造的自我形象和艺术风貌,让人感觉他始终处在风花雪月之中。

        作为新散文的创作主将,祝勇无疑是其中最坚决、最彻底、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位。长久的笔耕不辍,渐入佳境的祝勇逐渐走向沉静,《故宫的风花雪月》开篇就相当不俗,“李自成登基那一天,他没敢选择太和殿,那气场太强大,让这个草莽英雄一下子就失了底气,于是选择了偏居西侧的武英殿,登基的当天夜里,李自成就带着他的人马匆匆离开,再也没有回来。”这一次,祝勇终于站到了风花雪月之外,站到了他过去创造的世界之上,以七篇美文完成了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现代性叙述。

        王羲之的《兰亭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秾芳诗》,还有雍正时代的神秘图像《十二美人图》,这些纸上艺术品仿佛历史的“遗址”,等待细心的人去发现历史留下的物证。这些物证的背后,还潜藏着更多的“证据链”,环环相扣,祝勇正是让我们不被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页所迷惑,而是“穿透”到它们的背面去,看到更多的被历史封埋的面孔,见证更为复杂的人性。正是带着我们搜寻历史的隐秘线索,发现曾被我们忽略的历史暗角。

        “风花雪月”只是表象,“血雨腥风”才是本质。艺术与时代与权贵关系的吊诡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王羲之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倪瓒和唐寅更是被时代的大潮冲到偏僻的一隅,在夹缝中求生存,甚至成为权力迫害的对象,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让后世皇帝顶礼膜拜。而在每一个“后世”,都有这样的艺术家,被权力者挤压,又被“后世”所推崇。比如王羲之就不会想到,自己酒后书写的《兰亭序》居然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对抗死亡恐惧的“救命稻草”,乾隆皇帝也试图通过复制“曲水流觞”的吟咏方式向东晋风流致敬。艺术家特立独行,常为同时代的权力者不容,但这无边的权力最终将被艺术的精神所覆盖。归根结蒂,艺术家与权力者是有“共同语言”的,但这种“共鸣”,只能隔代存在,绝不容于当时的权力者,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书中对韩熙载和张择端的叙述,让笔者目不暇接,到位的写法形成了和古人、传统、经典的深切对话,广阔的境界无疑对散文的写作者都是一个范本。

        而在《秋云无影树无声》中,关注到文人画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更为新书添姿加彩。倪瓒本身就是对文人画传统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他个人的命运遭际也极富戏剧性,是中国传统和经典在巨大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悲剧性的缩影,而这个缩影笼罩着我们每个人。这一切在祝勇笔下举重若轻,连缀成一篇圆润、畅达的散文。以散文的写作形式把握中国特色的书画艺术,将其还原成世俗的、面对大众的文学话语,呈现文学与艺术的对话场,这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还很少见,《故宫的风花雪月》无疑具有开创意义。

        在此外,书中对故宫学和艺术史学术性观点的引述和评介,读了以后让人甘之如饴。散文的辩证法就是,散文必须超越散文才能成为真正的散文。如果没有超越,它可能仅仅停留在美文或者抒情散文上。如果达到超越性的对某些事物的解读,这篇散文一下就确立了它自身的高度,也就是有了思想的高度,思辨的高度,这是理想中的散文。

        《故宫的风花雪月》 祝 勇 著 东方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