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浙江德清:干部“进村赶考”

    王力中 严红枫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2日   01 版)

        在浙江省德清县,4000多名干部奔赴全县151个行政村、近10万农户的家里。每名干部还确定一个村或社区,轮流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每月至少当一天“双休日村干部”……

     

        带着“群众出题、干部答题”的理念,浙江省德清县委提出“进村赶考”,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交出满意答卷。

     

    考场在哪里——在群众的期盼里

     

        德清雷甸镇解放村村民戴红根投资数百万元开设了农家乐。因为地理位置好,村内有鱼塘,前来的垂钓游客很多。

     

        戴红根脸上堆满了笑容:“如果不是文荣指点,农庄的变化没有这么大!”

     

        文荣是德清县机关“返乡走亲”干部姚文荣。去年3月底,姚文荣来到雷甸镇解放村。解放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民们只有外出打工。

     

        姚文荣首先来到了农庄。岸地150亩、水塘300亩,这样的规模年收入只有200多万元!接下来的几周,他对农庄进行全面了解,从道路的可进入性、指示标牌的设置,到停车场的改造、环境卫生的整治等。

     

        一年后,客人越来越多。看着这样的变化,姚文荣心里很高兴。因为带着感情进村,他觉得有做不完的事。

     

        把基层当考场、请群众当考官,才能检验干部的感情、作风和能力。如今,在县级领导层面开展的“联村走亲”、乡镇干部层面开展的“驻村连心”及县级机关干部层面开展的“返乡走亲”活动,已经成为德清服务群众的常态。

     

    答案在哪里——在群众的眼睛里

     

        德清眼下流行两个词语:一个是“知民度”,说的是干部对百姓的了解程度;另一个是“民知度”,反映的是百姓对干部的熟悉情况。

     

        “小胡可好了,帮我们办了不少实事。”新市镇乐安村的吴秋英说。小胡,就是胡晓彦。

     

        今年50岁的吴秋英正要办理失地农民转保手续,却愁不知道怎么办理。“驻村连心”干部胡晓彦为她解了难题。

     

        胡晓彦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科员,是联系乐安村的一名“驻村连心”干部。“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很简单的事,对于这些5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来说,却很不方便。”胡晓彦将村民的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每个月胡晓彦都会替村民“跑腿”,代领社保卡、报销医药费……细心的胡晓彦还把听到的呼声及时向部门反映,建议把一些事项办理权放到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减轻群众跑县城的舟车劳顿。在她的建议下,今年开始,德清农村医疗费报销全部在乡镇办理。

     

    成效在哪里——在群众的口碑里

     

        在进村中,德清县委提出,农村千差万别,各部门、各地干部进村要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只予不取,帮忙不添乱,不给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增加任何负担。效果怎么样?就看老百姓怎么说你!

     

        眼下又到了瓜果大量上市季节,也是城管部门管理最吃力的时候。德清县在城区绘制了详细的“瓜果地图”,推出20多个免费瓜果临时经营摊点。让进城的瓜果农户在这些点固定经营。同时,对进城销售瓜果的流动摊贩实行登记制。

     

        每个摊点瓜果的卫生和安全都有据可查,市民如遇到问题,管理人员可以找到具体售瓜人,消费者吃起来放心,管理起来也容易。

     

        为避免干部们赶考出现“一阵风”,今年开始,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每季度还由百姓打分评判,县里对各乡镇群众关心的事、基层难办的事,部门全年目标任务公开亮相,按时间节点亮出红黄牌,年底对不作为干部“亮剑”追责。(本报通讯员 王力中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