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新闻背后

    翠竹 匾牌 眼神

    ——《湖南桂东沙田——第一军规颁布地》采访手记

    唐湘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2日   12 版)
    老人舍不得已经是危房的“文明旅店”。唐湘岳摄

        编者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6月25日起,本报开设“红色印记·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专栏,迄今已刊发《福建龙岩上杭才溪:夜访群众写就〈才溪乡调查〉》《“血防老支书”刘金元》《赤水河,诉说不朽的神话》等7篇系列报道,回顾和追溯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经验。本刊今日特邀采写开栏报道《湖南桂东沙田——第一军规颁布地》的记者唐湘岳讲述他在桂东县蹲点采访背后的故事,同时刊发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周锦涛的点评文章和部分网友留言。

     

        这是我第2次赴桂东县采访。

     

        第一次是2000年12月,当时是去采访桂东教育的。在那里,认识了身患癌症、处于弥留之际的县教育局长胡昭程。

     

        在医院的走廊上,许多人含着眼泪,向胡昭程做最后的告别。

     

        在胡昭程家里,他爱人含着眼泪述说胡昭程的故事。我一边听,一边记录,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浸湿了采访本。

     

        《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追记湖南桂东县教育局局长胡昭程》《胡昭程的家庭格言》《日记背后的故事》……多篇通讯把胡昭程介绍给了读者,自己也从胡昭程的身上汲取了精神文明的养分。胡昭程最让人深思的是他那句名言:“旧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天应该是:一人当官,全家从严。”

     

        时隔14年,重访桂东,目标是沙田镇。

     

        沙田镇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留下了深深印记的地方。

     

        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井冈山来到沙田镇,准备接应湘南起义部队。队伍到达,镇上空寂无人。原来,曾深受兵匪之害的老百姓,误信国民党诬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的谣言,纷纷躲进山里。

     

        星光闪烁,春寒料峭。在沙田镇万寿宫那间简朴小厢房里,毛泽东夜不能寐。刚创建不久的红军像碗“大杂烩”,工人、农民、游民,小知、小资、小匪,还有从旧军队过来的散兵游勇。

     

        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百姓竟然害怕?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毛泽东再度捻亮油灯,奋笔疾书一段文字。

     

        1928年4月3日上午,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旱田内,工农革命军战士高举红旗,昂首挺胸。稻田周围和附近山坡上,围满了穷苦百姓。毛泽东健步登上临时搭起的土戏台,向部队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泽东身后的那丛青青的竹子,倔强地伸向天空。

     

        从此,人民军队第一军规横空出世,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86年过去了,当年的旱田已经成为了小镇的街道,可是,毛泽东身后的翠竹依旧青青。当地老人告诉我,每年春天,春笋就冒了出来,那竹子越发越多,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这簇拥在一起的竹子有多少根?我数来数去也没数清楚,至少有几百根。我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份翠绿。

     

        在白色恐怖下,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保护红军标语。其中一面红军军旗就画在一家“文明旅店”的墙上。

     

        “文明旅店”的招牌还悬挂在这间百年老屋的门口。

     

        我见到了旅店的主人——84岁的郭力君老人。走进去才发现,其中的一间房子已经在风雨中倒塌了。

     

        老人告诉我,幸亏,文物部门已经把墙上的红军军旗移到了县博物馆。不然要是被老天破坏了,真是对不起前人。

     

        当年,为保护这珍贵的红军手迹,家人将房间做了改造,贴上年画,架起床铺,挂上蚊帐,将其掩盖起来。郭力君一家不仅将义务守护红军标语当作一种责任,还视为一种荣耀,一代代精心看护。

     

        “如今,‘文明旅店’已经成了危房,你为什么还不搬走,还要住在这里?”

     

        老人告诉我:这里住惯了,舍不得搬走。

     

        这个旅店太旧了,太简陋了,已经没有人来住,但是每逢镇上赶集,健康的老人还热心给路人做些快餐,提供几杯凉茶。

     

        在陈旧的“文明旅店”牌匾下,我再一次举起了相机。我想到,无论世界怎么变化,这“文明”应当永远延续下去!

     

        走进第一军规广场,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前肃立。

     

        耳边仿佛听到毛泽东用一口湘潭话宣布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眼前仿佛重现胡昭程在医院里看我的眼神。他已说不出话,晶莹的泪水从眼角悄悄流下来。他的眼神是一种期待,期待我们把军规精神告诉世人,期待我们永远别忘了生命线。(本报记者 唐湘岳)

     

    【网友声音】

     

        @Super marry:一条军规、一项调查、四渡赤水、一个连队、一曲赞歌、两首律诗、数部典籍……一个个故事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红色印记”。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像是用“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这条主线串起的一串夺目的红色珠链,让读者细细观赏、回味无穷。有人物、有故事、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好栏目!

     

        @勿忘国耻:“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红色印记·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专栏的开头语说得好。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勿忘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样有着沉甸甸的警示意味。

     

        @一棵不落叶的树:思耻辱,祭同胞,举国哀思犹心痛;寻足迹,铭印记,兴邦大业正梦圆。

     

        @窠臼里的时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一军规,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源头;《才溪乡调查》推广调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不朽的歌,被人民传唱,经久不衰……“红色印记”不仅记录了党的足迹,而且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印记。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宏图中,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不忘历史、铭记“印记”之举!

     

        @文化思潮:湖南桂东沙田第一军规颁布:坚守党的纪律,坚持群众路线,弘扬军规精神;福建上杭县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精神;贵州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突破重围的改革创新精神。追寻红色的足迹,胸怀远大的梦想,用精神火炬照亮党前进的道路!

     

        (本报通讯员 王倩文整理)

     

    【专家评点】

     

    跟随记者足迹寻访红色印记

     

    周锦涛

     

        6月25日,《光明日报》一版刊登了《湖南桂东沙田——第一军规颁布地》一文,这也是“红色印记: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专栏的开栏文章。跟随记者的寻访足迹,透过细腻生动的文字,我们依稀可见1928年4月3日,在湖南的桂东县沙田镇,毛泽东同志如何起草、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历史情境。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使红军获得了沙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也展开了红军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的旅程。对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爱民、护民,不占老百姓一丝一毫便宜,由此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确保革命事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党从革命之初即将人民群众视为生命之本,群众路线是党在之后的革命事业中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障。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深入开展之中,中纪委一系列“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有力行动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新的阶段,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这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取得胜利的基本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今天的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顺利前行的基本保障。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对于曾经见证、承载,今天依然在继续传承党的精神和文化的红色圣地,有必要让人们更多地去了解,并借此重温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优良作风和可贵精神。因此,“红色印记:寻访中国梦开始的地方”这一专栏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也非常期待下一个寻访旅程。

     

        (作者为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