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星期一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22日闭幕——

    记录电影节的光影成果

    作者: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3日 09版)

        今天,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承办。

     

        今年,电影节首次确立“亚洲、华语、新人”的办节定位,电影节组委会共收到1099部影片报名参赛,1808部影片报名参展,经选片人选片,385部中外佳片在35家影院,43块银幕共放映1017场,观众人次近30万,创历届之最。

     

        首次合并的“国际影视市场”展出面积有22000多平方米,展台全部售罄,超过400家国内外重量级展商到场布展。重新整合升级的“电影项目市场”,共收到24个国家253个项目报名,28个项目入围,其中8个为“青年电影计划”项目。12场论坛,话题覆盖产业链上下游,把脉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方向。

     

    明确定位 扩大国际影响力

     

        参赛影片方面,因施隆多夫、周防正行等大师级导演的入围和《重新开始》《地狱病院》等世界首映影片的出现,以往在展映中票房并不突出的竞赛片放映场次也备受追捧。

     

        随着“亚洲、华语、新人”办节定位的明确,上海国际电影节继续完善新人孵化机制。其中,手机电影节短片评奖、电影市场创投、亚洲新人奖、金爵奖所形成的阶梯式孵化机制已为中国电影输送了张猛、陈正道、宁浩等年轻力量。今年,“电影项目市场”创新整合升级,共收到24个国家253个项目报名,28个项目最终入围,其中8个为“青年电影计划”项目,电影节将为“青年电影计划”项目提供更多资源。明年起,“手机电影节”将正式升级为“互联网电影节”。

     

    立足产业 助力国产电影腾飞

     

        十年跟踪关注,几轮艰苦谈判,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终于落成,今秋启动招生,首批开设电影制作、3D动画视效、视觉传媒声音设计、影视造型设计4个专业。完片担保模式首度试水、优酷土豆核心业务落户中国微电影网络剧双创中心、上海首家大型影视后期制作服务平台启用……正值中国电影制作力量转型元年,上海决意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助推上海电影腾飞。

     

        投资逾亿元,以顶级录音棚为主体的数字化电影后期制作中心——“立鼎电影后期制作基地”将于今年8月在上海开始试运营,为高端电影后期制作提供国际级的服务。该后期制作基地每年可完成50部大电影、500部广告片的后期制作。

     

        国际音乐大师谭盾、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同时宣布,将跨界启动电影创作计划,分别推出《六个梦·复活》微电影大赛及《我的诗篇》纪录片电影创作计划。

     

    立足观众 享受电影的快乐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有这样一个观影传统:看完片尾字幕并鼓掌。这是对电影、电影人的尊重,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培育起的独有的文化。

     

        今年,上海电视节闭幕式、上海国际电影节开闭幕式红毯首次向普通观众开放,通过“粉丝招募”活动,90名“粉丝”来到红毯特别区,与喜爱的电影人“亲密接触”。“电影中的真善美”影评写作大赛自6月14日启动以来,已经收到数百篇影迷投稿,大赛将评选出10位“市民影评人”,获奖者有望成为2015年电影节的“市民选片人”。

     

        社区电影节则在全市100多个社区免费放映包括《谍海风云》《十二生肖》《寒战》《激战》等30部故事片、动画片、纪录片。电影节拉近了百姓与电影人之间的距离,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电影之美。

     

        (本报上海6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