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

    留白梦幻家园

    刘云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2日   11 版)
    今夜静悄悄(油画) 刘 云

        每次出去采风或写生,我不会像有些画家在一个地方待着就不动了。我走得多,看得多,而且面对眼前的景物时思考得比较多。我属于那种在当时可能不一定有冲动,但在好多年以后可能会有冲动的画家。比如,我现在画的山水画,大多是在我童年、少年时储存的记忆。

        对景写生的时候可能有很鲜活的东西,但把这些鲜活的东西转化为创作时,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不知道古人是不是像现在这样,面对面地摆架子、水桶,拿着毛笔一坐下来画几天。但是,我想,董其昌画画定是迈着方步,看着景,把自己忘都忘不掉的东西画在心里,记在头脑里。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画和油画一个最大的区别。

        “淡定”与“静穆”之美在大都市很难感受得到,必须离开都市才会有感受。比如,乘着小舟深入到洞庭湖区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独自一人去深山老林,这种感受也许就会油然而生。

        中国的传统艺术注重的是艺术审美和情趣,而西方艺术关注的是视觉的直接感官意蕴和刺激。东方艺术表达的是和谐精神,山水清逸之气。中国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 

        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要在画里面传递哲学的信息,传递东方的色彩等等。我只是想传递我最真切的内心感受。我的创作所传递的东西骨子里是中国的,是东方的,是传统的。我认为水墨的表现力和水墨画面营造的感觉,特别符合我内心的思绪。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常常还有一些伤感。我的作品所阐释的是我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比如创作始于2006年的《梦幻家园》系列,表现的是我的童年生活。实际上我小时候在父母老家待过几年,小学期间,每每放假的时候我就返回老家。这些东西从小就储存在我的记忆库里面,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也在产生变化。其实南方的这种烟岚之气什么时候都有,我只是把它进行了提升,使它变得更神秘了一些。

        在绘画的时候,我考虑最多的是空白的经营、空白的穿插。比起传统的树的勾勒,山的穿插,我考虑空白要多得多。对我而言,这些空白是画眼,这些空白如果没有了,画就不通气了。留白不是随意地在画面上留出一个气口出来,而是把画面中的黑白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符号”,白和黑是我作品画面上非常有生命力的东西,它就如同一个太极图,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同等的。

        我很注意光影的处理,传统的山水画不太注重光影的处理。但是,我个人觉得画面上需要更多的新元素,而这些元素是过去没有的,现在同行也没有去做的,我想实践它。

        我画彩墨的时候,画面中的房子都没有窗户。我画面中的房子不是给人住的,是给人的精神住的。在我动手创作作品前,我思考得最多的倒还真不是技术问题,是我要传递一种东西,我传递的这种东西要让人们看得明白,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我的画面由二维平面构成,我认为二维平面构成是中国艺术最具特点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个构成不是刻意制造的,这种构成的形成可能与我的内涵,与我的气质,与我思考的问题有关系。我的油画创作,一直采用二维构成的平面,还有我中国画的静穆之美,这里面是一脉相承的。

        我对传统笔墨赋予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在技术上,我完全根据我所想要表现的对象来进行构思。也就是说,不一定是树就非得这样勾,也不一定水就得那样描。所以,我的每一幅作品都不可能似曾相识。因为,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不拘泥于传统或西方绘画表现方式的限制,完全根据绘画对象去选择表述方式和材料。艺术表现形式改变了,表现方法改变了,材料改变了,但我的审美方式没有改变。我常常面对眼前的山水景色进入冥思、静思、不可言的状态,那眼前的山水景色已不再是眼前的山水景色。一念之间三千世界,而这艺术世界的制造者,就是我自己,所以,眼前的山水景色就成为精神上可游、可居、可打望的世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