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举行颁奖典礼,最佳短片颁给了来自英国的《遗忘时光》。拿出手机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分享到社交网站,通过手机观看视频节目和好友交流……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之下,手机电影用更小的切入视角记录生活,释放人们用影像记录时代生活、表达情感的需求,对传统电影产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外公生病急召孙儿从上海赶回成都,说要告诉他一个秘密。孙儿陪伴失忆外公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留下了一段温暖的回忆……“80后”四川小伙子席然把自己失去亲人的痛苦,未能见到最后一面的遗憾写成剧本,打动了著名导演岩井俊二,帮助其拍摄了一部微电影《外公的秘密》。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上线短短20多天,吸引了4160多万网友观看。
2013年6月,《外公的秘密》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获得魅力城市单元大奖。随后,中国移动把《外公的秘密》列入手机电影“无线院线”,向1.4亿手机视频观众推荐。从2011年开始,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全球12个国际A类电影节中率先推出手机电影节。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告诉记者,今年手机电影节征片数量达1951部,1451部为境外短片,占到了总征片量的75%。参赛导演以30岁至40岁的青年导演为主,大部分拥有成熟的电影制作经验。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手机电影节意图探索与发掘全新的发行渠道,与电影产业进行对接,为原创力量提供展示的舞台。”傅文霞说。承办手机电影节的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则坚信:“将来移动的视频一定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而且是移动媒体,是直接的内容提供者。”
新技术创造新渠道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节中节”,手机电影节的前瞻性和战略性迅速得到体现。2013年中国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达2.57亿,同比增长86.2%,而4G时代的到来更使短视频成为最先的爆发点,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移动数据网络,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艺术与科技的“联网”融合,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让影视产业重新洗牌。
中国移动视频基地总经理王斌告诉记者,传统影视行业通常把电视台、电影院作为发行上映的终端,但新技术提供了新渠道,短视频相比大型剧集更适合在碎片时间观看,在移动网络下用户观看单个短视频消耗的流量较小,符合用户需求。在他看来,举办手机电影节是向传统影视行业宣传“手机发行渠道”,通过高端电影节确立“手机发行渠道”的行业地位,让传统的影视制作人认识、理解“手机发行渠道”,进而为手机发行渠道拍摄更多的影片。
目前,与手机电影节相辅相成的“手机院线”观众已超过8900万人,票房达到2.6亿元,单片票房最高已达到502万元。其中2013年票房收益为1.1亿元,占据总票房收入的近一半。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根据中移动视频基地预测,围绕“手机院线”的蛋糕将进一步凸显,有望很快超过每年100亿元。
聚焦互联网电影“蓝海”
“人人都能当导演”的手机电影节打开了一扇窗口,一大批优秀短片影视作品涌现,并通过手机新媒体获得广泛传播。
王斌介绍,目前,中国移动视频基地依托版权库在做内容输出的工作,向整个互联网体系输出版权内容,这些版权内容中拥有海外版权的作品也将通过合作的海外运营商输出到国外。
今年的手机电影节除了短片评奖外,突破性地聚焦多屏融合,通过“融合·创新·发展——互联网电影高端论坛”“新媒体数字内容产业体验展示空间”“专业电影技术展览活动”等,在为年轻导演搭建国际舞台之外,进一步培育新媒体数字内容上下游产业链。
“互联网科技与电影紧密联系,将对未来电影产业发展产生变革性影响。”记者从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获悉,手机电影节将进一步创新探索,打破多屏边界,从明年起升级成为“互联网电影节”,以期进一步“孵化”亚洲影视新人,助推电影产业发展,通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互联网企业与影视机构进一步融合,创新打造集办节、观影、拍片与电影消费为一体的未来发展新模式。(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