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河北省政协党组明确提出一项工作纪律:今后开展调研活动,倘无必要,一般不允许出省。这条被人们称为“禁出令”的纪律,让调研工作风气为之一新。
缘起
今年2月中旬,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写信给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付志方,要求省政协就12项课题组织调研攻关,为省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课题包括乡镇功能建设、开发区体制问题等,都是河北当前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事关河北全面深化改革,事关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所作为。接到任务,省政协很快组织相关委员、专家学者、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人士,形成了由省政协党组成员和主席会议成员牵头分包的12个专题调研组。
在酝酿和草拟调研方案的过程中,不少小组拟出了外出考察的内容。付志方了解情况后,认为有些出省考察没有必要。3月18日,他组织召开省政协机关全体干部会议,对过去调研活动中存在的作风不实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反思,代表省政协党组,郑重宣布了这项被称为“禁出令”的调研纪律。
思辨
在大开放的环境下,“禁出令”是不是自我封闭的应景之举?对这样的疑问,付志方认为,必须打破以往信息传播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走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
付志方说,我们开放发展的决心是坚定的,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壮大自身也是必须的,正是基于大开放的环境,基于信息传递方式高度发达、联系途径多样化,才主张调研活动“一般不允许出省”。现在有更多、更便捷的学习和调研方式,通过报章杂志、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大量外地情况;通过本地与外地对口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可以取得想要的数据和情况甚至现成的研究资料。有鉴于此,凡事外出的考察之弊不言自明。
他认为,“眼睛向内,双脚向下”应是调研工作长期坚持的一条原则,汲取他人经验是应该的,对调研课题确有需要,必须去实地掌握一手素材的,无论出省学习还是出国考察都可以按程序报批,但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免掉。
运行
执行“禁出令”后,需要大量省外情况作为参考的项目改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形式调查了解。从3月下旬开始,河北省政协12个课题的调研全面铺开,调研活动统筹安排,避免干扰地方正常的工作秩序,“少给地方添麻烦”。在调研中,每个调研组都拆分成由2—4人组成的若干小组,各调研组建立了微信群、公共电子邮箱,使组员随时保持沟通,做到调查、交流、汇总、研究同步进行。
翻开12个调研组的工作方案,人员配置让人眼前一亮:除了省职能部门人员和行业专家学者,调研组还吸纳了县区基层机关人员以及私企和民间机构的高管。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资深委员谢禄生指出,这种人员构成更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查找、分析问题并研究措施,更有利于形成接近于决策的意见建议。
河北省政协研究室主任王冠军介绍,12个课题的基础调研完成后,各调研组将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初稿,而后邀请各界代表专题研讨、民主协商,如有需要还要补充调研。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协商讨论,最终推出调研成果。
效应
12个课题省内集中调研,可谓有规模,但各地群众未见“声势”,因为轻车简从、拒绝迎来送往是各调研组严格遵守的纪律;大家到农村、进企业、访学校,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摸实情、听意见、抓“活鱼”上——“禁出令”不仅给调研活动中的歪风踩了刹车,更重要的是倡导了求实简约的作风。
省应用数学研究所、激光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能源研究所、机电研究所,先后接待了省政协“技术资本化产业化”课题调研组。他们反映,来的都是这个组分出的三人小组,简简单单一辆车,调研组围绕课题听意见,刨根问底提问题,不扯闲篇,在单位食堂和职工用餐聊的也是和课题相关的话题。
省政协“民营资本进国企”课题调研组到过廊坊市。“带队的是省政协副主席刘永瑞。他主持由十几家国企、私企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没有一句先入为主的指示性话语。调研组其他成员除了提问题、问因由、听意见,再就是记录了。”廊坊市政协办公厅人员表示,“我给这样的调研作风点赞。”
“眼睛向内,双脚向下”,不要场面要实效——河北省政协12个课题的基础调研,总体进行了60%,还有涉及11个市60多个县区的200多个基层调研点要走访。求实简约的作风,将伴随这些调研活动,在燕赵大地播撒、传扬。(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柏学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