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举旗铸魂 强能制胜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纪事

    陈劲松 刘国顺 尹曦铭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23日   01 版)
    西安政治学院学员进行战时政治工作组织与实施训练。本报通讯员 尹曦铭摄

        在“东方第一哨”“北极村边防连”“天涯第一连”等边防哨所上;在“雷锋团”“临汾旅”“钢铁红军师”等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里;在航母“辽宁舰”“常规导弹第一旅”“英雄陆航团”等我军新型作战力量的序列中,有这样一批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的优秀政工干部,他们举旗铸魂,强能制胜,堪称我军“生命线”上的中流砥柱。

     

        西安政治学院组建于1977年11月,是全军政治工作专业门类最齐全、培训对象覆盖面最广的政治院校。建院37年来,他们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累计向全军部队输送政工干部超过12万名。

     

    着力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西安政治学院一成立,就面向战场开展战例研究现地教学。

     

        1978年6月,首期300多名政治学员上的一堂军事战例课,就是在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青化砭镇进行的。学员们站在山梁土峁上,聆听军事教员李思齐讲授著名的青化砭战役。这堂课让学员热血沸腾,也让院党委一班人为之一振: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政治院校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作为坚定不移的办学方向。从此,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军队建设面临多大挑战,党委班子怎么调整,西安政治学院这一办学方向始终不变。

     

        “学院最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占两个。”学院第一批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说,为了加强军事教学力量,首批83名全军优秀军事干部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他们中有的是军事院校资深教员,有的是团长、参谋长、营长等一线指挥员,有的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成为学院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等课程的主讲人。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学院上下掀起一场“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政治工作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大讨论。由此,一系列以培养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合格政工干部为目标的办学举措接连出台:着眼高技术战争对政工人才的需求,组织专家教授深入总部机关、军兵种部队开展调研;开设“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作”“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研究”等课程和专题讲座;构建武装冲突法、军事心理学、外军政治性工作等10多门新学科。

     

        面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课题,学院确立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总目标,形成“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政治军官任职教育模式,开启培养高素质政治工作指挥和参谋人才的大幕。

     

        习近平主席提出强军目标后,学院闻令而动:围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政工人才,迅速制定《关于构建强军目标教学体系的实施意见》,形成由“举旗铸魂、强能制胜、职业养成”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创新由战例教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修订79门核心和主干课程标准;整合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战略思维培养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科研、管理、保障、考核、评估等“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机制,强力推进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

     

    实施军政综合演练“三大战役”

     

        这是学院实战化教学的一个生动场景:4月21日,入夏以来的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学院组织的代号“秦岭砺兵—2014”军政综合演练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军第五期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的130多名学员,在漫天风雨中活现一幕幕信息化条件下的“鏖兵图”——

     

        5天4夜里,在导演部统一导调下,连续展开伏击战中的组织动员、遭遇战中的心理防护、搜剿行动中的法律运用等12个大项演练课题和42个战时政治工作科目。这样的军政综合演练,西安政治学院已连续搞了近10年。在构建军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他们不等不靠、大胆探索,蹚出一条战时政治工作演练教学新路: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主要军事背景,以战时政治工作为演练重点,面向所有培训班次开设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课程,演练依托北斗卫星系统实施远程指挥,把研究和对抗贯穿始终,锤炼学员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的军事素质和政治工作组织指挥能力。

     

        和“秦岭”系列军政综合演练相呼应,西安政治学院还有“使命”系列网上模拟对抗演练、“砺业”系列政治工作业务演练,这三者相互衔接,被形象地称为“三大战役”。与此同时,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陆海空、二炮等15个一线作战部队“联姻”,建立常态化教学联系点,开展现地体验式教学;与国防大学等全军13所中高级指挥院校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开展跨专业、跨兵种、跨地域的衔接教学;与清华、北大等20多个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挂牌成立教学研究协作基地,开展交流合作。

     

        由此,学院围绕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构建起“大政工”教学体系:创建由150多门课程支撑,涵盖基本问题、现实问题、岗位能力训练等内容的课程体系;建立以600多套(部)基本教材为主体,以专题教材、案例教材、想定教材为重点的多样化教材体系;依托“网络学苑”等5个专题网站和军队政治工作、军事纵横网等13个学科网站,开设70余门网络课程,精心打造网络教学体系。

     

    开辟更为广阔的“第二课堂”

     

        2010年5月,军事法学系女教员徐朋到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代职。她发挥专长,跋涉7000多公里,授课辅导80余场,为两万余名官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徐朋的代职经历,只是学院长期坚持服务部队的一个范本。37年来,自觉走出“象牙塔”,开辟更为广阔的“第二课堂”,让教学科研成果在三军部队落地生根,是学院一代代人始终不渝的追求。

     

        近年来,学院专家教授走进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传授政治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指导部队开展战时政治工作,累计为部队作党的十八大精神等辅导报告1500多场,直接听众逾10万人次。学院自主研发的“军队党的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军队政治军官能力素质测评系统”等11套政治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在基层部队推广使用,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插上信息化翅膀。

     

        为提升服务部队的层次水平和质量效益,从2009年开始,学院遴选以“名师”为主体的20名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学科专家,建立“服务部队专家库”,采取网上接收官兵咨询、电话连线解疑、赴部队讲学等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得学院的最新教学成果第一时间进入部队课堂,实现部队官兵和学院专家的双向互通。

     

        短评

     

    让“我军的生命线”永葆生命力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有了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这样倾力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军的生命线”就一定能够永葆生命力。

     

        1950年的上甘岭战役是永远的教科书。面对攻不下来的山头,一些美军指挥官咒骂志愿军官兵是“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一些战场观察家也怀疑中国军人“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特殊药物”肯定没有,但是中国军人的确很“特殊”,这种“特殊”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创造这种精神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清晰地贯穿在我军成长壮大辉煌历程中的“生命线”——政治工作。可以说,正是在坚强政治工作的锻造下,从南昌起义炮火硝烟中走来的人民军队,经过重重洗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一往无敌,成为一支世界闻名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赋予我军政治工作新内涵、新任务。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创新发展我军政治工作,是政治院校的新使命,也是全军的新使命。这一新使命能否完成,关系到能否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关系到能否有效解决官兵“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关系到能否确保部队随时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一句话,关系到强军梦能否实现。(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特约记者 刘国顺 本报通讯员 尹曦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