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观 点·OPINION

    拉丁美洲并不孤独

    杨雪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8日   12 版)

        因为马尔克斯的去世,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再次成为话题。

        孤独无疑是马尔克斯小说中与死亡、爱情一样重要的主题。就连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也用了《拉丁美洲的孤独》这样一个忧伤的题目。

        在这篇演说中,他写道:安东尼奥·皮加费塔,一位曾陪同麦哲伦进行首次环球航行的佛罗伦萨航海家,在经过我们南美洲时写了一本严谨的编年史。然而它却像一部凭空臆想的历险记。他说他见过一些肚脐儿长在背上的猪,见过一些没有爪子的鸟儿,母的卧在公的背上孵蛋,还有一些鸟儿像鲣鸟那样没有舌头,嘴巴像汤匙。他还担心“用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得我们愈来愈不为人知,愈来愈不自由,愈来愈孤独。”

        当然我们知道马尔克斯的孤独并不是文化意义上孤独,因为从文化的角度讲,拉丁美洲并不孤独。

        这些年,拉丁美洲的三大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日渐被世界所认识、所理解,它们与欧洲文明的相遇、交流、融合也是国际前沿话题。

        拉丁美洲应该可以算是文化全球化的最早范例。我们今天吃到的马铃薯、西红柿、辣椒、南瓜、豆类无一不是来自这块土地。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西方资本借助殖民扩张,最早将欧洲——基督教文化输送到美洲,强行打断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把美洲纳入一种新的文明框架。西方现代文明的介入不是渐进的,而是像刀子一样直接切入的,欧洲现代发达的科技文明与印第安部落的古老文明杂陈一处所产生的矛盾,也许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荒诞产生的原因。

        但古代美洲土著文化遗产的存在激励着现代文化民族主义的成长。尤其是随着各种考古项目的开展,数以万计的考古遗址被发现,无可争议地证明了这里的文明曾经达到的高度,构成拉丁美洲文明三大基石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被一个个辉煌的遗址具体化了,那些在古代文明中存在过的语言、仪式、庆典、舞蹈、音乐、服装、手工艺品、医术和建筑技术,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殖民地时代以及二战后的无数次变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也吸收了大量外部和外来的因素,但是依然不屈不挠地存在于拉丁美洲的世俗社会中,存在于百姓的生活中,成为这块土地最鲜明的文化特征。

        全球化潮流和民族主义思潮从不同方向影响着现代拉丁美洲文化的构成和走向。从外部看,在近现代西方资本扩张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作用下,各种外来文化成分长期持续地输入新大陆,因此现代拉美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构成的混杂性。从内部看,捍卫美洲土著文化和重视本土文化的民族主义思潮在知识界一直都很自觉和强势,尤其是在文学界。

        拉美的文学作品就是民族特征与世界主义相结合的实例。由于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是土著人、非洲人和欧洲人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的移民之间的相互通婚和结合,所以它一直向各种文化间的对话开放。二战后,拉美文学创作活动的特点就能充分说明这种开放性。《百年孤独》具有鲜明的拉美民族特征,然而,作者把现实与幻想、叙述与讽喻、写实与夸张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故事,创作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巨作,表现出了明显的世界主义倾向。

        拉美文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崛起,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的正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结合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其实一直被充分地理解与认可。

        《百年孤独》已经翻译成35种语言,销量超过5000万册,这本身也说明,拉丁美洲并不孤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