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文艺观潮

    华夏电影公司将带领经典电影归来

    李蕾 李采月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8日   14 版)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电影《金色池塘》海报
    电影《双旗镇刀客》海报

        《红高粱》《霸王别姬》《金色池塘》《魂断蓝桥》等中外经典影片,将重回大银幕,让观众在电影院里感受电影艺术带来的视听震撼和心灵碰撞……

     

        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各种展映活动让观众看到了很多以往在影院里看不到的经典电影和特色电影。人们在大呼过瘾之时,却不禁问道,我们平时要是想看这些电影怎么办?诚然,现在的90后、00后,没有机会在电影院里观看很多出生以前上映的优秀电影,而年长者又会时常怀念青年时曾在大银幕下尽享电影艺术魅力的美好时光,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6月即将开启的“经典电影归来”系列活动将给这些观众带来惊喜。《红高粱》《霸王别姬》《那山那人那狗》……这些经过岁月沉淀留存下来的电影艺术精品,或经过胶片数字化修复,或通过版权的交易,将重回大银幕。在黑暗的电影放映厅里,一幕幕经典的光景铺延开来,一张张旧日的面孔重焕生机,一段段陈年的记忆开始重现,观众将重建在电影院里欣赏电影的仪式感,重燃对电影艺术的敬畏之心,或将引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界奏响“艺术回归”的序曲。

     

    引导电影市场回归艺术本质

     

        近年来,诸如《钢的琴》《万箭穿心》《图雅的婚事》等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影片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没有获得与其良好口碑相对应的票房成绩。相反,一些口碑不高却取得票房成功的影片频现电影市场,吊诡现象耐人寻味。

     

        业界专家一再呼吁,商业化年代,电影票房固然重要。但这只是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之一,不应成为中国电影全部的梦想。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美观的画面、流畅的语言、娴熟的表演还有对现实的关照、对人性的思考等等,才是评价作品优劣更重要的因素。令人忧虑的是,受到低口碑高票房的影片影响,一些观众的观影理念已经发生变化。被问及为什么去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尤其是年轻观众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吃吃爆米花、喝喝可乐,看看不用动脑子的故事,和朋友家人交流交流感情。”可见,当下观众对于电影的敬畏之心正逐渐淡化,“体验在大银幕上欣赏电影艺术的仪式感”这一文化基因也正在从受众心中悄悄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电影公司的“经典电影归来”具有标杆意义,将对商业气息浓郁、艺术氛围式微的市场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介绍说,“我们打算借着电影《归来》上映的契机,集中放映《红高粱》《霸王别姬》《双旗镇刀客》《那山那人那狗》《老井》等一批第四、五代导演的经典作品。这种电影就像陈酒,随着岁月变迁,酿出了令人沉醉的香气。现在拿出来品味,不同年龄和阅历的人仍能从中读出别样的人生况味,感受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我们重温经典,一是为了让这些高水准的艺术精品重新进入观众视野,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品位。二是希望观众能够重新找到在大银幕上观影的神圣感。虽然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电视甚至手机等途径随时随地看电影,但在影院里那种完全沉浸在影像和角色中的审美体验仍是难得且珍贵的,所带来的仪式感和专注性是其他场合所不具备的。”

     

    差异化发行助力电影多样化发展

     

        说到中国电影类型单一、扎堆跟风等问题,业界总是把矛头指向电影创作生产中存在的浮躁心态。其实,问题不限于此。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影正在逐步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产业格局,市场上已不乏艺术品质优良、人文内涵丰富之作。但电影界有句话叫“得排片者得票房”,影院排片在某些时候取代艺术水平、故事内容、思想内涵,成为决定市场的主要因素。而目前电影放映以商业院线为主,他们更青睐具有明星、话题等商业因素的作品。缺少差异化的发行放映体系,这就好比电视只有综合频道,而少了影视、科教、少儿、文艺等其他频道设置,先替观众选出观影内容的做法不仅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也挤占了其他影片类型的放映空间,不利于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文艺女青年徐颖对这一点感触颇深:“很多商业性不强的影片因为票房前景不佳只能在影院‘几日游’。而国外风靡的歌剧、话剧电影更是难得在大银幕上一睹芳容。想看的经常在院线‘查无此片’,像我这样的观众不在少数,大家只得寻找其他途径。”实际上,电影界,尤其是发行放映领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试水特色电影。比如,中国电影资料馆、百老汇电影中心等放映了很多艺术电影,但由于势单力薄,影响力有限。在这个时候,具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公司不仅开启了“经典电影归来”活动,还做出了很多尝试。这一强势介入,正当其时。

     

        4月16日,华夏电影公司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的歌剧电影《图兰朵》在首都电影院独家上映,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傅若清说,这部电影如果按传统发行模式,和商业影片正面竞争,那很快就会消失在片海之中。要想把其特殊性做出来,我们想到了从一个点进行突破,于是找到首都电影院,以独家授权放映的方式加上大量前期宣传,为电影找到观众,也让观众找到了喜欢的电影。

     

        针对不同题材和类型的电影,要选取不同的发行方式。目前票房已近8000万的主旋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华夏电影公司发行特色电影的另一次有益尝试。傅若清说:“我们采取了5种方式发行。比如选取华南、华东等7组进行定点发行,跟当地的广电局和发行公司组成了‘三结合’发行小组;到各单位、厂矿和街道等举行包场排队放映;还采用了‘地区承包’,在重庆进行划片划区放映;举行流动放映,公司专门买了4台放映机到海南和福建等地放映;还有就是买断放映。”这些措施颇见成效。

     

    2014或可成为中国特色电影之年

     

        说起“经典电影归来”活动的缘起,傅若清列出了两组数据:电影市场单天票房高时达3亿元人民币,低的时候只有3000万元,如此悬殊的差距从一定层面上说明当期的优秀电影产品还不够充足,无法将影院的非黄金时段有效地填充起来。而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都要向中国影片修复工程投入三四千万元资金,进行经典电影胶片的修复和数字化工作,作为资料存储起来。“如果把这些仓库里的影片拿出来进行选择性地放映,对于修复工程和电影市场等各方面,都是能实现共赢的好事。”傅若清说道。

     

        傅若清介绍,“经典电影归来”活动将在北上广等城市开展,先期做一些宣传投入和市场的调研。形成一个基本布局之后,将和观众围绕片源、类型、题材以及上映时间的选择方面进行互动,然后再落实到影院去。目前,我们已选择了40家厅数较多,能够舍弃一些当期效益而注重长远发展的影院,把经典影片放映填充到其相对空闲的时段中去。在不打乱主流电影市场终端收益的同时,将欣赏经典电影的艺术理念注入观众心中。第一期将于6月底启动,计划今年做三到四期,之后逐步形成一个月一期的模式,每期围绕当时热点话题形成不同主题,比如第五代导演、英雄主义、明星系列等,先覆盖国内优秀作品,随后还要将诸如《金色池塘》《魂断蓝桥》等外国名作纳入其中。这个工作相当烦琐,要找不同影片的出品人,交涉版权问题和放映事宜。而且为了鼓励制片方和院线,活动开始一段时间的票房收入将主要分给他们,我们很有可能亏本。但作为大型电影发行企业,我们有义务树起一面大旗,探索特色电影发行之路。

     

        至2014年5月,中国银幕总数将突破2万块。银幕数高歌猛进之后,市场会逐渐细分,需要更多类型影片出现,这给特色电影的放映带来了更多可能性。5月张艺谋将携文艺片《归来》强势回归,之后陈凯歌也将推出新作《道士下山》,香港文艺片大师许鞍华和关锦鹏还将分别推出《黄金时代》和《放浪记》,台湾电影大师侯孝贤则将带来具有文艺范儿的武侠电影《聂隐娘》……这些影片将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再加上“经典电影回归”这种放映活动的引导,相信中国电影市场将被导向一个更加良性健康、更加贴近电影艺术本质的发展方向上去。2014年或将成为中国特色电影之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