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08日 星期二

    观 点

    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正宪 北京小学长阳分校 武维民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08日   15 版)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正是我们的追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儿童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望,让他们有机会经历刻骨铭心的数学学习过程,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创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感受的数学。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行为,真正读懂学生、按照规律教学。

     

    唤起兴趣

     

        唤起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要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学习行为的前提是“有趣的我才喜欢学”。可是我们大人们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课堂上对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忽视了儿童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失去了儿童的情趣,影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教师要满腔热情地保护好奇心这颗“火种”,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诠释数学意义。“好吃的”数学可能不那么“严谨系统”,但是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好玩的”课堂可能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是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儿童只有获得对学习的积极期待才会产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产生数学探究的欲望,产生愉悦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才能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兴趣是学生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贴近生活

     

        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就是引导儿童对于生活中“数学现象”进行“重新解读”。课程规定的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其实,儿童的数学体验早就有了。上学之前,他们跟随父母一起乘车、购物,知道几时起床,几时上学;还知道物体的长短、大小、轻重、形状;搭过积木,拼过七巧板……这些活动与经历使他们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可能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不严格的,甚至还有错误隐藏其中。但恰恰就是这些亲身体验为他们开始正规学习数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些学前积累下来的生活经历,会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重新解读”。比如学生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已经知道“我今年过生日到明年过生日正好是一年”“爸爸这个月领工资到下个月再领工资正好是一个月”,多好的解读!孩子们把十分抽象的时间观念,通过自己的贴身经验活生生地“物化”出来。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通过身边熟悉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发现和得出数学的结论,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和意识。同时,我们又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学用结合,使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注重交流

     

        课堂上看过这样的场面: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以为讲的知识越难越深,水平就越高。殊不知课堂里还有一些“听天书”的学生,或许眼睛直直地盯着老师,脑子却是一片空白;或许思想开小差,早已游离课堂。当学生无法承受学习压力时,选择的路只有一条——逃避,即:“听不懂——厌倦——放弃”。

     

        我们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差异,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儿童敢讲话,敢追问,善于对话交流。鼓励儿童用自己原生态的、甚至有些粗糙的语言诠释对数学意义的理解。鼓励儿童充分表达,注重学生“讲数学”,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学习中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帮助儿童学会分享。让儿童的语言、思维、动作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使“板着脸”的严肃数学变得有趣而鲜活;使“抽象乏味”的学习变得“好吃又有营养”;使“一言堂”的数学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的“群言堂”。

     

    动手操作

     

        儿童的思维是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儿童在亲自参与的操作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思维。

     

        儿童喜欢动手做数学,在动手中获得体验与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学生是如何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呢?课堂上有的学生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三个角的度数,再累加起来;有的学生把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起,组成一个180度的平角;还有的学生则把三个角分别对折,同样可以形成一个180度的平角……孩子们带着好奇和猜想自由地操作着,在动手实践中验证着自己的猜想,最终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动手操作活动不仅仅满足了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是儿童学习数学需要的一个内化的重要过程,即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动手操作的”数学是小学生需要的数学学习。它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脑活动与动手操作的有机结合,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这是进步,正是这种进步让数学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数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