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清明·铭记

    “用美好的明天告慰英魂”

    侯天仪 耿建扩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05日   04 版)

        4月4日。又是一年清明时。

        位于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松苍柏翠,凝重深邃。这天上午,来自各地的大中小学师生、部队官兵、各界群众约3万人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烈士公祭活动。大家在烈士墓、纪念碑前驻足、敬礼,列队献花,用不同的方式来缅怀英魂。

        对于革命烈士的家属来说,因为亲人在此安息,烈士陵园成为了一处精神寄托。纪念馆内,刘银生老人久久凝视着陈列的刘梓华烈士遗物,那上面布满了父亲的点点滴滴。包括书籍、手抄本在内的这6件珍贵历史资料,都是他于2011年6月捐赠给烈士陵园的。

        刘银生说,他也是通过翻阅这些文字,来寻找父亲当年的心路历程。“父亲在党性修养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把党章贴身带着,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还会摘抄一些重要句子,和战友们分享‘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21岁的李啸龙是“边区爆炸英雄”李混子的后代,长着和爷爷极其相似的面孔,目前在河北外国语学院读书。他对于爷爷的记忆,大多来自小时候奶奶讲的战斗故事。只不过,当时他不知道那个研发地雷的爆破手,竟是自己的亲人。

        “爷爷在入伍前是个朴素的农民,到了部队也乐于助人,严于律己,遇到困难都会主动去承担。”作为革命先烈的后代,李啸龙身上有着同样的坚毅。他在爷爷的墓前摆上鲜花,三鞠躬后,对着墓碑轻声诉说:“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本本分分地做人、做事,努力学习,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奉献我的力量。”

        今年80高龄的孙自亭,这天依然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他16岁加入华北野战军第20兵团,参加过“解放石家庄”战役。和他同一天入伍的其他4个战士,都已在战役中牺牲了。他独自在陵园墓区停留了3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些战友们就埋葬在这里。每年清明节我都要来陵园,把我看到的美好生活告诉他们,让大家能好好安息。”

        “清明的花很素很淡,献一个花环,诉万语千言”。烈士陵园悼念广场前,来自石家庄西兆通小学的300余名少先队员,用集体朗诵诗歌的形式来告慰先烈。三年级四班的王嫣然说,“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含义。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是烈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石家庄市民单羽身着素装,一早和朋友们来陵园祭奠革命先烈。一行人沿纪念馆台阶踏级而上,“红色太行、英雄河北”等红色大字直入眼帘。他表示:“每个市民都应该常来烈士陵园看看。站在这里,就能感受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担当起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沿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继续建设美好的明天。”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我国建园较早、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民族英雄马本斋、志愿军牺牲在朝鲜的最高将领李湘等318位团职以上革命烈士。安放着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等650多位英雄模范、革命烈士及老红军的骨灰。(本报通讯员 侯天仪 本报记者 耿建扩)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