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就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又提出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些重大决策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符合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深得民心的。
推动广大农村逐步走向城镇化,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的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典型,呈现出飞速发展之势。当然也有个别地方出现了一哄而起、争相攀比,甚至强行撤屯并村、强行拆迁的情况。一些地方在城镇化建设中也有规划不科学、工程质量不高、百城一面、多城类同等问题。如何看待当前农村形成的城镇化建设热潮,如何来引导农村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如何破解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这是各级领导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切实加强领导去认真解决的问题。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这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领导农民把这条道路走好。
2013年11月份,我到河南调研,来到新乡市辉县裴寨社区。裴寨社区是近两年的新叫法,过去叫裴寨村。二十多年前我在新乡市委工作,曾多次到辉县来,裴寨村当时就是一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在新乡市是个相对贫困的村庄。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靠发展工业赚来的钱,个人出资3000万元建起了一批户均240余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全村153户居民步入了城镇化的发展道路。2010年4月,张村乡党委、政府又以裴寨新村为依托,着手建设农村城镇化新社区,现已建设完成40.6万平方米,已入住农户1500户,人口规模已超过5000人。我来到这个现代化的新社区,心情十分激动。新的社区建在一座荒山坡上,二十多年前我曾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过这里,那时这里是长满杂草的乱石岗,而如今则被平整一新,修筑了宽广的大道,栽植了树木花草,盖起了一排排、一座座风格别致的小楼房,每户居民的居住面积都在200平方米以上。社区内学校、幼儿园、便民服务大厅、购物超市、卫生室、浴室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这在大城市也是一个较高档次的现代化社区。我来到入住的居民家里,楼上楼下各屋看看,家中的摆设、用具都远远高于目前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城里有的,社区居民都有,而且还是具有一定档次的。裴春亮和张村乡党委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他们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建设,这里要聚集14000多口人,现已规划了3700户,要再建设居民住宅60万平方米,到2015年可全部建成。他们在建设住宅的同时,在社区周边规划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安排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他们带领我参观了已建成的社区周边的棚式农业,大棚内鲜花烂漫、菜蔬青翠,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逐步走上了工厂化生产的道路。张村乡裴寨社区目前已完成旧村拆除1500亩,复垦出耕地650亩,城镇建设不但没有减少耕地,而且还新增了耕地面积。
从裴寨社区出来,我又来到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社区。南李庄社区是在原南李庄村的基础上整体改建而成的。该村原有村民351户,房屋院落占地220余亩。2010年,孟店集团(乡镇企业)统一规划设计,为全村351户群众每户建造了一套270至290平方米的二层别墅楼房。社区当年动迁,当年建设,当年回迁入住,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楼房户型质量之高都是罕见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对城镇化建设有强烈的愿望,致富带头人把好事办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南李庄村我二十多年前也多次来过,是下乡去辉县的必经之地。那时南李庄村是个同多数村庄一样的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农民住的多是土坯墙、青瓦房,如今这里却变成了高档的别墅社区群落,当年的街道,房屋已找不到任何踪影。来到这里,就如同进入城市高档的花园洋房小区。我从未想到二十年后,这里的农民会住上这样的楼房,过上城市化的生活。孟电集团的负责同志告诉我,新的社区建成后,他们将临街的160间门面房作为集体资产,留给了南李庄村公用,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新的社区占用旧村庄宅基地150亩,节约出70余亩宅基地,他们进行统一整治,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家具建材城,可为社区居民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企业每年可增加收入300多万元。2012年,南李庄社区除全部安置本村群众住房外,还新增外村居民入住266户。2012年南李庄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2万余元。
河南新乡辉县裴寨村和南李庄村的城镇化社区建设,均是有个好的致富带头人。他们有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发展思路和一定的工业基础,是靠工业发展聚集的资金来反哺农业、富裕农民,并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城镇化建设。在全国来说,目前这种做法还不具备普遍的典型意义。但他们的干劲、他们的精神,他们带领人民开拓进取、快步进入城镇化,一举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壮举则是值得称道的。他们是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敢于赶超时代潮流的人。他们是新一代农民的佼佼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领跑者。
裴寨社区建设、南李庄社区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由愚昧到文明、由贫困到富裕的社会运动的质的飞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我国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分化出了奴隶与奴隶主,于是就有了两大阶级的对立及奴隶制国家之间的对立,出于保卫国君及臣民的需要,城池应运而生。《吴越春秋》记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可见早在夏朝时期,我国的城镇就已产生。城镇聚集民众,方便集市贸易。《史记》颜师古注中说:“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曰市井”。意思是说,在远古的时候没有市,随着生产的发展,交往的频繁,来来往往的人都把货物摆在街道两旁来卖,这就成了市。市就是这样来的。城是安全需要,市是贸易需要,城市由此而生。发展到今天,城市的功能更加扩展和完善,但其本质是没有变的,就是方便生产,安逸生活,利于流通,适宜管理,使人民的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正是由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既改善了人民生活,又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世界近、现代发展史看,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化,都大大加快了城镇化的速度。美国的城市化程度从20%到60%,经历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战后在创造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从1947年到1965年,仅用18年时间,城市化率由33%提高到68%。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也在加快。截至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达46.6%,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近5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加大体在0.9%。
城镇化浪潮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这个大趋势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快。
城镇化是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引擎。经济的发达离不开城镇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的集聚效应可以使生产效益成倍提高,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相对于分散的农村而言,城镇较细密的分工与合作、教育与科技、文化与卫生的进步,以及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作用,都有力地支撑和促进着经济发展。同样的人口,在城镇的生产效率要比在农村高出好几倍。城镇化也是加速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人口大量聚集流动,服务业才能繁荣发展起来。服务业的发展又会对城市经济发展、就业安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城镇化还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建设,可以使内需得到有效提高。仅从消费水平来说,一个城镇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相当于三个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据有关资料介绍,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增加国内消费1.6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两个百分点。
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看,城镇的适度规模可以使社会资源在配置上达到一种比较优化的状态。城镇化特别是发展小城镇,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还有利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能够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就业也就越充分,社会保障水平也就越高,绝对贫困面就会越小。我们只有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使更多的农村人口成为城镇人口,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贫富悬殊问题。只有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使分散在广大农村的人口相对集中起来,才能更有效合理地配置公用设施以及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使这些本应带有普惠性质的公共服务,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得到,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进步。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不够发达、产业化水平较低等等,除了这些因素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农业产业经营规模不足。一家一户地分散经营,既很难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又不利于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利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只有实现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就要产生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会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农民不可能都涌到大城市去打工,大城市也无法容纳,而加快发展星罗棋布的农村小城镇则是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好出路。加快小城镇建设,也是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在为农民建设富裕之路。
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这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