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官兵小议

    军营的年味与众不同

    许森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9日   11 版)

        盼过年是每一个中国人植根心底的“乡愁”“乡音”。而军营的春节总是有些与众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到部队,就赶上在部队过第一个春节。真正的年味,是从炊事班杀猪开始的。老兵们煞有其事地吆五喝六;新兵们围在一起指指点点。连长脸上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笑容,新兵们对班长的训斥多了一丝顽皮,而班长也颇不计较。那时,有点文艺细胞的新兵受到“追捧”,就像这些年被追捧的歌星。小张挥毫泼墨为每个班写好春联,小魏早把新春的黑板报打扮得“花花绿绿”。联欢会上每班一个节目乐坏了一批人,也愁坏了一拨人。我们班有的会唱,有的会说,有的会跳,节目根本难不倒我们。三班则个个五大三粗,摔跤扛沙包没的说,可上台表演节目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吭吭哧哧折腾了两天也没个眉目。

        连队的年味浓得化不开,连队的年景焕然一新,连队的“土节目”笑翻一连人。大家的想家情绪一扫而光。写封家信也用红红的信封,专挑喜庆的话写给父母亲朋。到部队的第一个春节与在家里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热闹喜庆,红红的对联、灯笼、爆竹、年夜饺子……一样也不少;不同的可太多,第一次与这么多人过节,这么多人一起包饺子,像流水席一样的吃饺子,演节目……

        那年的年三十晚上,十点至十二点是我站岗的时间。耳边电视正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人们的欢声笑语清晰入耳,眼前白雪映照下的灯光特别柔和,爆竹声不断,我不感到寂寞,第一次感到有点神圣,好像守在自己的家门口,为父母守夜,为亲人守护平安。两小时站岗,只有两名干部返回营区和家属区,经过我的哨位,他们都远远向我敬礼:“辛苦了,春节好!”我当时流下热泪,感到温暖和感动,感到自己做得特别有价值。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些天,我到军营走走,听战友们谈谈过年的打算。一年来大吃大喝、请吃吃请几乎没有了,人人想过一个清清爽爽的春节。春晚也不像过去那样让人惦记了,倒是自己编导的节目战士更爱看。应有尽有的文体中心、网吧、阅览室,健身运动、上网阅读,游园、逛庙会,战士们参与的劲头更高。“80后”“90后”官兵更爱表现自己,多才多艺的越来越多,有的唱功、写作水平,真的不亚于流行歌星,不亚于一些作家。

        新风气带来新风尚。从写家信,寄贺卡到电话、短信拜年,再到如今的微博拜年、微信拜年,随着通信方式的不断变化,这些年官兵拜年的方式也悄然改变。

        回望入伍以来过的30多个“年”,过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但军人的使命和价值不会变化——为社会和人民守岁,为父母亲人守护平安的责任永远不会改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