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文学鉴赏

    离生活最近的诗

    ——读《心迹》

    严红枫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27日   15 版)

        “落笔只怕人不懂,用字追求朴与浅;表意生怕人难猜,立魂追求丰与显。”一本新诗集,没有取一个风花雪月的名字,在《心迹》的序歌中,作者严元俭一语道破了他与生活亲近、与读者共鸣的初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一个时代的诗人应当负起对一个时代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时代立言。年过花甲的严元俭,经历了贫困的青少年时代,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一位曾经的新闻记者,他对社会五六十年来的剧烈变化,有着强烈的感受。他热爱这伟大时代,热情地记录这个时代,他用诗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这时代的印记,融合在含有诗意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中。

        严元俭的诗有一种难得的真实客观。他透过他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诗意地打量着现实世界,关注着民生的苦乐,关心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他的诗句朴素、通俗,忠实地记录着时代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容易把读者带回到当年的现实之中。他的诗,是自己的吟唱,是记者对时代的关注,也是百姓的心声,这正是当下诗歌创作所缺失的诗歌精神。

        好诗就是人的一种共有感情的释放。共鸣越多,其诗越好。当今的大多数新诗,诗作者往往只管一己感情的抒发,而不管读者是否共鸣,甚至连读者能否看懂也不管不顾。其结果,作品离读者越远,读者离作品也随之越远。

        诗歌,核心是关注人性、关注人生。以真挚、悲悯的情怀,关注底层、体察疾苦,是严元俭诗歌的内在特色。他有一种很浓的农民情结,农村、农民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他把笔触深入到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捕捉底层人群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他无意去夸张普通人的生存世态,而爱心、道义、良知、真诚、关怀等情感,则浸润在字里行间。底层人群的境遇,作为记者,他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作为诗歌作者,他对此有独特的感受。

        透过农村和城市的点滴变化,他诗意地打量着民生的苦乐,关心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心迹》中的每一首诗流都露出对社会、对变革的关注,对底层群众的关切。十几岁进山打柴时写下了《樵夫苦》《农夫憨》,当记者下乡采访时写下了《暑天赶路汗淋淋》,许多诗人所忽视的题材,所遗忘的人群,都入了严元俭的诗。从浓厚的生活气息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这是一部“离生活最近的诗”。

        严元俭的诗语,继承了古诗词曲的神韵,但没有腐酸气;融入了新诗的自由精神,但不盲从;吸取了民歌、民谣的营养,但立意高远;学习了洋诗的开放,却没有中国读者看不懂的“假洋鬼子”腔调。用群众语言的精华入诗,用独特的诗语讲大众读者爱听的故事,用独特的诗语讲大众读者有用的哲理,天然生成,没有雕琢之感,这就是《心迹》的艺术性。没有艺术的艺术。

        《心迹》 严元俭著 红旗出版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