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记者传真

    40多度高温考验澳大利亚

    作者:李佳彬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21日 08版)
    澳大利亚山林大火。
    高温不退,民众戏水。资料照片

        当地时间1月16日下午2时,墨尔本市区气温达到44摄氏度,正在此间举行的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被迫因高温而暂停。澳网组委会宣布,由于人体体感温度甚至已超过51摄氏度且湿度也偏高,决定除中央球场关闭顶棚后继续比赛之外,其余室外场地比赛全部暂停,直至傍晚气温明显下降后再恢复。因极端高温天气中止比赛,这在澳网百年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尽管组委会已实施了一些措施来应对高温,例如女子比赛增加10分钟的盘间休息等,但连日来仍有不少运动员被高温“击倒”。例如中国选手彭帅、郑洁在比赛中中暑,加拿大选手丹切维奇直接晕倒在场上,而一些大牌选手和教练纷纷炮轰组委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比赛是“非人道的”,这将严重伤害运动员的健康。

     

        自新年伊始,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自西向东受到了极端酷暑的考验,其中位于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市区周四最高气温突破46摄氏度,成为当天全球最热的城市。此外,墨尔本、珀斯等多地持续遭遇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就连素以气候舒适著称的“花园首都”堪培拉的气温也连续4天超过38摄氏度。有专家指出,墨尔本和阿德莱德连续3天超过40摄氏度,这在此前70多年的气象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热浪席卷下的澳洲大陆,与之前遭遇“极地漩涡”而冰天雪地的北美地区形成强烈反差。面对如此高温,澳各州政府也不断向民众发布各类高温预警信息。南澳州州长建议家中没有空调的居民可选择前往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避暑。维多利亚州政府则呼吁民众关闭不必要的电器,以减轻由于高温引发的电网负荷。

     

        正当澳洲各中心城市在似火骄阳中炙烤时,内陆地区则是的的确确遭遇了火灾的威胁。目前,西澳州、南澳州和维多利亚州都发生了山林大火,截至17日夜间已经至少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上百间房屋被烧毁。据维多利亚州紧急事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在该州就有超过70处着火点,过火面积超过三万公顷。此外,另一个山火高发地新南威尔士州已全面下达禁火令,各级消防部门高度戒备。去年10月,该州曾遭遇近几十年来最大范围山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伤。

     

        据气象委员会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澳自191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根据该报告,1961年至1990年,澳大利亚的年度平均气温为21.8摄氏度,2013年的平均气温比上述平均数值高出1.2摄氏度。2013年1月7日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热的一天,当天全国最高气温平均值达到40.3摄氏度。此外,当周和当月也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一周和最热的一个月。此后,几乎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突破了同期平均值,其中9月全国月平均气温较往常高2.75摄氏度。

     

        除了居高不下的气温外,干旱少雨也在严重威胁澳大利亚,特别是对其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消极影响。据澳农业专家介绍,年平均降水量每下降10%,将会影响50%~60%的农作物产量,由于多年干旱,澳洲谷物类粮食价格在过去40年里翻了三倍。而高温干旱对于畜牧业的威胁则更大,因为这种情况下所产的奶类、蛋类产品的质量将大幅下降,甚至危害健康。

     

        目前,澳各级政府已开始着手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常态化趋势,例如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据澳可再生能源理事会数据显示,目前在南澳州大约有11%的电力由太阳能提供。来自澳替代能源科技协会的专家表示,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成本将低于传统方式的发电成本,其市场普及率也将会大幅提升。此外,风电的成本自2011年以来也下降了10%。

     

        (本报堪培拉1月20日电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李佳彬) 

     

        链接

     

        高温原因 新南威尔士州大学气象学专家萨拉·帕金斯认为,今年的热浪较之以往来得更早,而且范围更广、强度更高、持续时间也更长。而阿德莱德气象部门的专家约翰·奈林分析认为,造成极端高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灼热空气在夜间得不到有效“冷却”,从而在第二天的烈日下“恶性循环”。澳联邦气象委员会15日发布的中期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并认为这种高温天气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成为“常态”,澳民众必须适应这样的气候转变。

     

        (李佳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