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转制院团:如何增强“自生能力”

    李慧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16日   14 版)
    歌舞晚会《天下峨眉》演出现场 CFP
    制图:李慧
    《大美四川》演出现场 CFP

        ■政府要由直接给钱给物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扶持方式

     

        ■有了新机制,有了好作品,艺术院团才能在改革洪流中傲然屹立

     

        ■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才有希望

     

        安福路,上海市区一条树影婆娑的幽静小路,10多年前的夜晚,这里灯暗人稀。当话剧大厦神奇般地矗立,一场春风化雨的改革在这里悄然进行。如今,安福路名声大振,异常热闹,成为一条闻名遐迩的“话剧街”,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安福路变迁的背后,是上海话剧市场的改革历程,折射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艰辛探索。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文化系统2013家国有文艺院团改制进展顺利,杂技、话剧、歌舞类院团基本实现全行业转企改制,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的新型演艺体制格局基本建立。

     

        虽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然而,大部分院团离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相去较远,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仍然较弱。未来改革中,政策支持应如何发力?转企改制后的院团如何真正面向市场,逐步提升“自生能力”?如何让人才活力进一步迸发,实现人尽其才?

     

    1、“补位、到位”而不“缺位、越位”:政策支持如何发力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既肩负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使命,又承受着转企改制的“阵痛”。转企改制后的文艺院团是否与政府完全脱离,政策扶持应从何处发力,又该如何把握好“度”?

     

        率先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制的地区,正在围绕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个改革中的核心难题,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并结合自身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地方配套政策。

     

        在这方面,安徽省在院团人员退休待遇、社会保险、养老金等方面完善政策,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明确院团改制后事业费继续拨付,并提供专项资金扶持转制院团发展。

     

        为解决“事企差”问题,江西省对转制单位员工退休后增发生活补贴,并对转企职工按照工龄、职称给予一次性补助。在演出补贴方面,由每场4000元提高到10000元,同时对转制院团的商业演出按1比1给予演出奖励。

     

        专家指出,在大部分国有文艺院团转制为企业的情况下,强化“硬支撑”的目的在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这与原有体制的扶持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政府有关部门在扶持转制院团改革发展中将如何“补位、到位”而不“缺位、越位”,扶持应采取哪种方式?

     

        对此,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在政府有关部门与转制院团的关系上,要从“办院团”向“管院团”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其次,在扶持方式上,政府要由直接给钱给物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转制院团进行扶持,通过政策调节激发转制院团发展活力。

     

        “转变政府职能,还意味着政府要将精力更多地转到优化转制院团自我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蔡武说,要鼓励各类资本投资演艺业、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强化对转制院团的人才支撑等创新举措,这是政府在演艺领域履行应有职能的重要增长点。

     

    2、“出精品”才能“出效益”:如何真正面向市场

     

        目前,院团改革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是否能够真正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能否创造出更多文化精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成为摆在转制院团面前的重要课题。

     

        打开浙江话剧团转制前后演出、收入的对比表,能够看出转制对于激活这家院团生产力的意义——演出场次从2009年的450场跃升至2013年的835场,收入从312万元提升至789万元。其中,商业演出的场次从转制前的19场提升至2013年的337场。

     

        这些数据意味着,浙江话剧团在缺乏观剧传统的休闲城市杭州,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转企改制,建立起了自己稳定的观众群,并通过商业演出实现了盈利。

     

        转企改制以来,浙江话剧团坚持打造精品剧目,原创主旋律话剧、都市情感剧、优秀儿童剧三条“腿”走路,做到了赛场、市场“比翼齐飞”,改出了精品,改出了效益。

     

        不仅仅是浙江话剧团,近年来,通过文化产品的调整转型来拓展院团发展空间、提高作品观赏性以解决院团“自生能力”成为许多艺术院团的共同选择。如中央芭蕾舞团对中国民族芭蕾的不断探索、东方歌舞团向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的扩张、中国歌舞团由中国民间歌舞向民族歌舞的转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香格里拉》等儿童音乐剧创作的尝试、中国京剧院京剧《泸山彝水》中歌舞艺术的引进等。

     

        然而,当前,文艺院团艺术创作与市场经济中的快速需求仍然不相适应,通过“面向市场”“打造精品”来提高“自生能力”任重道远。

     

        能否直面市场成为转制院团的试金石。“你的服务对象是谁?剧团的定位是什么?我觉得这是院团改制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德平说。

     

        “‘自生能力’还要求院团完善企业运行机制,自己拿出好作品。有了新机制,有了好作品,艺术院团才能在改革洪流中傲然屹立。”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指出,在云南,多部文化精品力作如丽江的《丽水金沙》、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大理的《蝴蝶之梦》等大型舞蹈诗依托旅游优势,以优异的创作内容和名人效应形成品牌,完成了以“自生能力”推动院团改革的使命。

     

    3、从“靠职称”到“靠能力”:如何实现人尽其才

     

        在院团改革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改革之后,“人往哪里去”?如何从根本上实现人员观念转变,形成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当刘婕在台上舞姿翩跹、眼波流转之际,没人相信她已经35岁。如今,这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一级演员,不是靠自己的职称,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改革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破以职称划分岗位和待遇的方法,通过考核定岗定薪,刘婕与比她小10岁的演员同场竞技,事业“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面对改革,刘婕坦言自己确实犹豫过,转岗后的安逸与激烈的竞争如同两重天,而这种安逸和稳定的“诱惑”正是事业单位体制造成的错觉。

     

        和刘婕有着同样困惑的人还有很多。如何人尽其才,让能干者有长袖善舞的机会,成为院团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剧目树形象,以人才举旗帜,以市场为目标。”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长蔺永钧认为,对于艺术院团而言,转制最根本的追求是要促进艺术创作的发展和艺术人才的繁衍。

     

        “院团改革追求的是人文关怀,目的是提升每位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和快乐指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改革既要保护弱势群体,又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千方百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建了制作人负责制以及项目聘任制,建立起有利于项目聘任制的“演员俱乐部”制度后,人才流动的管理和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并日益发挥出积极作用。

     

        像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样,在机制改革中,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用人环境,国有文艺院团演员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经过改革,大部分院团的营业收入和职工工资均成倍增加,资产过5亿元、收入过1亿元、人均年工资过10万元的国有院团不断涌现。

     

        “只有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才有希望。”蔡武说,未来院团改革中,要继续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演出改革,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维护转制院团员工的基本权益,鼓励和引导改革主体积极投身改革,才能不断激发人才的活力,才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