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幸福“慢”中求

    王韶华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11日   07 版)

        幸福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论题,是人们从古至今的愿望和追求。

     

        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幸福?这个在田园农耕时代似乎很易寻得的答案,在当代繁复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却显得日益模糊和多元。从文化批判的角度看,幸福不是迷乱狂躁的念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妄动,不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应是生活提升的标尺,是心灵飞跃的水准,是时代发展的节点。

     

        在一定程度上,幸福是一种“慢文化”——从内涵上看,幸福离不开心境的宁静、宽和、优游从容;从过程来看,幸福不是唾手可得、心想事成的,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它离不开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奋斗与实干,实现它需要时间,而且可能是很长时间。而在这个看似漫长的过程中,善于体味的人或许会发现,幸福已经渗透在了为之奋斗的每个环节,有时甚至无关结果。

     

    慢 根植于和谐丰富的生活

     

        “世界,你一片昏暗,而生活本身就是闪电。”墨西哥诗人帕斯曾这样写道。人类充满信心和想象力的生活,以及生命精神闪电般的照耀,击退了笼罩大地的黑暗,使世界从混沌和贫乏中逐渐呈现出来,变得富有价值、值得热爱。我国诗人何其芳则生动地把生活比喻为“广阔的海洋”,可见,生活的范畴极其广大,生活中人类需要面对的有自然万物,有同类,也有自我。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构起人与人之间良好的社会关系,不断解决面临的问题,才能一步步走向富裕、文明和幸福。

     

        英国思想家罗素历来称道中国人“生命、自由加幸福”的生活追求。上世纪20年代,他到四川考察,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他坐着一顶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罗素想,他们一定痛恨坐轿的人,或者怨恨自己抬轿的命运。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也没有显出丝毫抱怨自己命运悲苦的意思。他们饶有趣味地讲自己家乡的笑话,还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们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他们高兴地交谈着,罗素陡然心生自责——凭什么认为他们不幸福?后来,罗素在他的著作中讲到了这个故事,并由此得出了一个著名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坐轿子的人未必是幸福的,抬轿子的人未必不幸福。汗水中的幸福是珍贵的,唯有积极主动地投入生活,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充实饱满,才能真正赢得幸福。

     

        由此可见,生活是幸福的凭借与基础。离开了现实生活,幸福就是虚无的空想。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幸福是合乎德行的现实活动。”生活实践把人们享有的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结合起来,并且要“合规律”“合目的”地发展,与自然、与社会和他人要和谐相处,又能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说文解字》云:“幸,吉而免凶也。福,佑也。”人在生存中能逢凶化吉,并遇上好年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是幸福。而现代随着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不断丰富生活的内涵,达到更加美满的幸福层次和境界。

     

    慢 滋长在快乐自由的心灵

     

        哲学家约瑟夫·纽顿说:“幸福来自我们内心,而不是外界。”幸福的实践过程是主体客观化和客观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快乐、自由而积极的情感反映。罗斯福也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人们以占有物的方式获得满足感、愉悦感,这还只是外在客体性的幸福;进而,人们主体的本质力量生成并实现,全面地、创造性地建构或者维护了美满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快乐是幸福的基本表征。人们需求幸福,就是希望在生活中有快乐的情绪、心理,锻造出阳光而快意的人生观和精神状态。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知识,习道理,并且学以致用,提升了素质,增加了智慧和能力,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呼唤朋友,就是倡扬“仁者,爱人”精神。这是个人的也是大众的情感。在爱和被爱中感受到的快乐,是根本的快乐。而后是理解、宽容的待人态度,是君子应有的人格修养与文化风范,此为快乐不可缺失的条件,是幸福的保证。

     

        马克思认为,人类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本质特征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体自觉地创造生活和历史,开拓包括自己在内的众人的幸福。有则寓言,说鬼魂和天使都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里都拿着长长的筷子,鬼魂只想夹到食物喂到自己嘴里,结果谁都无法吃到东西。天使把夹到的食物送到对方嘴里,于是都吃饱了。这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分野,也是不幸和幸福的差别。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存利人之心,往往能达到自己与他人“双赢”的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从物质富有到精神富有,人的心灵高度自由、自觉了,生存状态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对幸福的追求就会真正落地。

     

    慢 伴随着美好炽热的梦想

     

        罗素指出:“一个幸福的人,以客观的态度安身立命,他具有自由的爱和广泛的兴趣,凭着这些爱和兴趣,同时凭着它们使他成为他人爱和感兴趣的对象,他获得了幸福。”幸福对个体来说,首先是吃穿丰足,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其次是道德上完善、精神上丰富,让生命处于良好状态。所以,幸福不仅是当下的“好日子”,而且在于追求美好的梦想。

     

        幸福的梦想,就是人实现自己生存选择的最大可能性。人们要摆脱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被动性,克服现实社会的压抑和束缚,摆脱生活中物质资料的匮乏状态,超越生活贫穷的困境,在满足人的需求中提升幸福的价值意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首先是生存需求层次,安全需求层次,这是人生活的基础,最必要的需求,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处于危难恐惧之中,谈何幸福。再向上是归属需求层次,尊重需求层次,就是人的社会生存,隶属于“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生活环境,要求树立人的尊严,有自主、自立的位置,幸福才有了落脚的“靠山”。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发展,主体性真正实现,充分发挥自我潜力,使意志、能力、创造性全面实现。

     

        追逐幸福的梦想,旨在促使人们的生活向着完善、完美的方向发展。恩格斯曾说,历史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推动向前的。这个合力可以理解成主客观合力、物质精神合力、个体社会合力以及正价值负价值对立统一合力。当今的社会格局中,应当特别注重幸福的正负价值问题,譬如,“发财梦”是谋划幸福的表现,但发财要取之有道,走正道,坚持正义,否则就会陷入旁门歪路,导致邪恶。今天,毒奶粉、地沟油等为牟取暴利而直接坑害他人的案件,不断发生。特别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资源短缺、土壤空气污染,人们的生存面临极大困境。这些问题足以令人警醒。追求幸福、实现梦想并非只是个人的事,如果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权益,乃至祸国殃民,这种“幸福”就会变得令人不齿,拥有了这种“幸福”的人也绝不会感到幸福。

     

        追逐幸福,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幸福,需要我们以不断创造的智慧和力量,架起通往未来金色生活的桥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