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新著推介

    中国道路:双重转型之路

    ——读厉以宁教授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李义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1月08日   15 版)

        厉以宁教授的《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全新的理论说明。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之时,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此即发展经济学。当时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以及怎样解决资本、技术的短缺,怎样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才能效用最大,重点针对的是一些已经摆脱或即将摆脱殖民地和附属国地位的亚洲、非洲国家如何走上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然而,这些国家并没有经历计划经济体制,这就使得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和解决中国的转型和发展问题。

        据此,厉以宁教授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道路就是双重转型之路。他说,这里所讲的双重转型之路即“发展转型,是发展经济学一直探讨和关注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制转型,并不是发展经济学所讲的如何摆脱传统体制(前资本主义制度),从传统经济体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问题。”这是发展经济学没有专门研究的问题。

        厉以宁教授认为,在双重转型中重点是体制转型。他指出:“在中国的双重转型中,如果不是以体制转型为主,发展转型就难以真正实现。”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经济的控制是政治和经济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强大的行政力量,重叠而低效的行政机构,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以及既得利益等。这就决定了中国改革的难度,决定了改革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必须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全力推动。

        厉以宁教授认为双重转型的起点或着力点是产权改革。在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没有经历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关键是要实现发展转型,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并不缺少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或者说塑造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可能要容易些。然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一开始并不存在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因此必须通过产权改革来形成。为此,该书一开始就集中探讨了产权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鉴于改革的系统性,该书还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金融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和产品升级等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厉以宁教授在西方经济学和经济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使他在研究现实问题时能够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长期以来,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调查研究,从而对现实问题有非常准确的把握。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对现实经济生活的了解二者相得益彰,使得本书成为一本脚踏在祖国大地、朴实而具有深刻思想性的理论研究卓越之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