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让民办教育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

    ——江苏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小记

    郑晋鸣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31日   04 版)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首次派出的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一举拿下两个团体奖、三个单项奖。紫琅学院的竞争力何来?多次采访后,记者找到了答案。

     

    融入地方,互动双赢

     

        作为江苏省南通市唯一一所民办高校,紫琅学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

     

        2007年8月,一个关于南通市新能源及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会议召开。学院领导获得消息后迅速赶到会场,得知南通正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回到学校,学院立即展开详细的调研论证。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第一个“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在紫琅学院诞生。

     

        近年来,学院融入地方经济又有了“大手笔”——与港闸经济开发区联合打造紫琅科教城。科教城以紫琅学院为依托,着力打造紫琅科技创业园,建设紫琅职业培训中心。目前,23家高科技企业入驻紫琅科教城,成为南通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

     

        “培养社会急需、适应长三角发展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而这正是紫琅学院要做的,我们必须做地方发展需要的学问,才能实现双赢。”该院董事长陈明宇说。

     

    前校后厂,亦工亦学

     

        “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成绩较低,但他们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在该院院长、党委书记王宝根看来,学院没有差生,只要努力,一样可以成才。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创新,提出“车间是教室,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员工,作业是产品”。南通浦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为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公司总经理担任机电系机械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副主任,机电系教师兼任公司工程师,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实现了“前校后厂、亦工亦学”。

     

        学院还斥资收购数家小型企业并加以改造,建设了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还与南通建工集团、江苏三友集团等85家企业合作,如今,这些企业都成为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

     

        一分探索,一分收获,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一些紧俏专业的学生大二时就被提前预订。据统计,近3年,紫琅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1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3.6%。

     

    真心办学,良心育人

     

        13年前,陈明宇出资创办紫琅学院,他说:“给教育投资,是我此生最崇高的事业。”在陈明宇的带动下,学院将“真心办学,良心育人”视为使命。只要学生能拥有更优良的教育资源,就绝不在投资上缩手缩脚。近年来,学院陆续投资近7000万元建设了一流实习实训基地、送教师出国学习,并设立200万元创业基金,鼓励师生创业。

     

        今年68岁的建筑系系主任韩选江说,紫琅学院甘为教育奉献的精神吸引了他,当初有多家民办院校向他抛出橄榄枝,可他铁了心要来紫琅学院。他介绍道,为帮助困难学生,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奖助学金,目前,已经发放了5100万元,有近1万人次受益。

     

        回忆起建院时的愿望,陈明宇深情地说:“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我们甘当孺子牛。”(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