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实现了“十连增”,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怎样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已变得十分严峻——

    决不能让种地成为难题

    李 慧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4日   01 版)
    山东临沂农户把收割机收割的小麦装袋。新华社发

    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农业稳则天下稳,粮食丰则天下安。

     

        在粮食生产取得“十连增”的背后,我国粮食生产却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小麦、玉米、稻米、大麦等谷物进口量为545万吨,2012年谷物进口量达1398万吨。

     

        “这反映了我国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的事实,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随着我国城市化人口的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产品需求量在逐年加大。

     

        “由于城镇化带来的耕地资源紧张、水资源短缺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说,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立足国内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我们要坚持保重点,这次提到‘谷物基本自给’,实际上使得粮食安全内涵更精准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

     

        “未来,我们要逐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实现有质量的粮食增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说。

     

    未来我们怎么种地?

     

        最近几年,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塘下村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全村一共430多户,2003年村里还有一半农民在种田,现在只有110多户了。”村支书刘学泽说。

     

        散户为什么不愿种粮?刘学泽说,这几年粮食连年丰收,但粮价涨幅远不及种地成本涨得快,种地成本攀升,而粮食产量却增加不多,每亩五600元的收入只抵得上打工三四天挣的钱,真是“辛辛苦苦忙一年,不抵一月打工钱”。

     

        “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7917元的纯收入中,来自耕地经营的仅为2107元,比重仅占26.6%。种地,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正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正越来越成为农民家庭经营结构中的‘兼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当前,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已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农民土地集体所有权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如今,随着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但并不直接经营土地。面对农户家庭人、地关系的变化,不少地方的农民又创造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概念,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户承包耕地经营权的流转,各类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也加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

     

        专家表示,在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中,必须坚持农村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保障承包农户的合法权利,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基础上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防止以“流转之名”行“强征之实”;必须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必须由农户自主选择,而不能采取任何违背农户意愿、损害农民权益的强制性办法。

     

    明天依靠谁来种地?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青壮年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以及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却降到了50%以下。

     

        此外,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据统计,目前我国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0%,“谁来种地”问题令人担忧。

     

        就此,两院院士师昌绪建议,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职业农民。其次要大力推动回乡创业,制定和完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的建设,探索制定吸引城市青年从事农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他们成为现代职业农民。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让年轻人愿意投身农业生产;加强小城镇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让他们在家门口生活得更加舒适。”张晓山说。(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