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敢叫石漠变“绿洲”

    ——广西隆林县德峨乡党委生态扶贫侧记

    罗勋湖 刘 昆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3日   03 版)

        德峨乡,挤在云贵高原的余峰之间,平均海拔1600米。15个行政村,3.4万人口中,苗、彝、仡佬、壮等少数民族占96%。这里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民族服饰、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但是,受制于大山的围困,村民开荒种地维持生计,产生了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加剧了水土流失。如何缓解生存和环境的压力,是摆在德峨乡发展路上一道最艰难的坎。

        如何迈过这一道坎?德峨乡党委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机遇,依托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种植业,探索出一条“三张叶子一椒一花”(烟叶、茶叶、桑叶、辣椒、金银花)的生态扶贫之路,以点带面发展种桑养蚕产业,扩大茶叶种植和生产规模,引进辣椒种植,在石漠化村屯开展金银花种植。

        冬闲时节,常么村的村民们却没闲着,大家在桑园里修剪桑树,抓紧施肥,起垄整地,为明年的收获忙碌着。村民伍志刚说,今年种了30亩的桑树,来年养蚕最少可以获利3万元。

        让村民放弃种植传统作物,一开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乡长杨金福告诉记者,乡党委和政府充分用好相关政策,积极为村民申请退耕还林的补助指标,发动干部说服村民在半山腰上种植有利于水土保持的金银花、毛竹等。目前,群众种植烤烟逾7000亩,预计创收超过1500万元;桑园面积超过5000亩,已发展成为全县种桑养蚕产业主要基地;金银花16200多亩,成为隆林县扶贫主导产业;三冲茶叶获得全国绿色食品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外。与此同时,还巩固发展养殖业,发展立体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已凸显出来:2012年全乡人均收入3953元,今年上半年全乡农村经济实现生产总值9312万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近年来,德峨乡转变政府职能,实行“领导包片、工作组包村、干部包屯”制度,组织干部深入村屯工作一线,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2011年以来,争取上级危房改造1180户、家庭水柜571座、沼气池850座、农网改造45个屯,最大限度解决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等实际困难。

        “只要找到了路子,走对了路子,贫困的帽子一定能甩掉。”乡党委书记陶世清信心满满。刚从北京领取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奖回来的陶世清,感到肩上的担子依然不轻,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当地缺水问题依然严重,水依然是制约德峨经济发展的瓶颈。“每年到德峨旅游、摄影、采风的不少,但这些人并没有在德峨停驻,因为德峨没有水,吃住都成问题。”他惋惜地说。

        两年前,这里就发现了一股水量达3立方米/秒的水源,但需要一个造价1000多万元的两级提水工程,才能彻底改变德峨靠天蓄水的现状。陶世清正在为筹款四处奔波,他说:“有了这股活水的浇灌,德峨就能焕发出更旺盛的生机。”(本报通讯员 罗勋湖 本报记者 刘 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