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寻找最美邮递员

    诚心铺就爱心邮路

    ——记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局舒安支局乡邮员熊桂林

    夏 静 余昱枝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7日   10 版)
    乡亲们热情地和熊桂林打招呼。李汉梅摄

        乡邮员熊桂林手机里有两个闹铃一直不曾变过,一个设定的时间为5:35,一个设定时间为6:35;一个是起床闹铃,一个是出门的闹铃。

     

        “所有的准备工作最好在七点钟左右就做好,不然迟了,一天的工作可能没法完成。”熊桂林说。

     

        自1990年成为武汉市江夏区舒安乡纸坊镇乡邮员以来,熊桂林23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诚心和智慧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用户满意度达99%。

     

    爱揽事的“熊总管”

     

        “这是给木桥李湾的李隆平老人修的扩音器和买的肉,这是给梁子湖边养鱼的李旺安老人带的面条,这是给张塘村的丁全猛老人带的海带和豆腐,这是给一个看报的老人买的放大镜……”

     

        每天,熊桂林在开始一天的送邮工作前,都会清点乡亲们托他捎带的东西,一件件轻轻地放到送邮摩托车尾部的自制送货箱里。本来摩托车载上几百份邮件报刊就挺沉的,再加上送货箱里的东西,熊桂林的摩托车常常会因为负荷太重而爆胎。在这之前,他已经骑坏了5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

     

        为了使乡亲们的念想不被遗漏,熊桂林专门准备了一个记事本,随时记录乡亲们的需求。本子上,熊桂林按时间顺序记录着村民要他帮忙完成的事。每做完一件事,他便用笔将事件划掉。像这样的记事本,熊桂林已经记了18本。

     

        “有人叫我‘熊总’,其实就是‘熊总管’的意思,也就是啥事都管的那种!”熊桂林笑着解释。

     

    有文化的“财神爷”

     

        “今年种的太空莲在八九月份就已经卖了,栽的芝麻也卖了5000多元,小竹子也卖了1000多元,打算再弄些,到快过年时让熊桂林找人来把养的两头猪卖了,过年时节余四五万块没问题!”

     

        下邱湾村民邱传付的妻子算着今年家中的节余,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告诉记者,家里能有这么好的境况,与熊桂林的帮助分不开。

     

        “我们夫妻俩都没上过啥学,字不认识几个,消息不灵通,都是他告诉我们种什么发财,我们就种什么,他还带人来教我们该怎么种。有时候他自己来不了,就打电话来跟我们说。真是多亏了他!”谈起熊桂林对自己家的帮助,邱传付打开了话匣子。

     

        3年前邱传付家的年收入仅3000多元,熊桂林找来了七八个种莲能手,从栽种、移栽到田间管理,将种莲技术手把手教给了邱传付,最后还找来了收购大户将货车开到家门口,高价收购了全部的莲子。邱传付夫妻现在见人就夸熊桂林水平高,有文化,是他家的“财神爷”。

     

    乡邮路上的“亲人”

     

        “熊桂林好得很呐,他做的事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接过熊桂林修好的扩音器和买的肉,木桥李湾的李隆平不住地夸起了他的这个“干儿子”。

     

        李隆平和老伴易有英的5个子女都不在身边,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在9年的投递服务中,帮老两口做些大事小情,熊桂林渐渐成了老两口的干儿子。3年前易有英被查出胆囊脓肿,医生叮嘱老人要长期按量服药,但这种药只有省医院才拿得到,3年来,熊桂林每个月都会按时送来老人的药,从不间断。“他对我,比我的几个儿子都孝顺!”李隆平连连感叹。

     

        熊桂林不仅仅是对李隆平老两口这般好,对乡邮路上的留守老人都十分照顾。他的手机里总共能存储365个号码,其中就有280多个是老人的电话;手机里存不下了,他便专门准备了笔记本来记。

     

        “之前没有哪个邮递员像他这么耐心的,给我们带东西不说,还帮忙修电器!”张塘村的丁全猛一个劲儿地数着熊桂林的好。现在在家种地的丁全猛老人共有6个孩子,3个女儿出嫁了,3个儿子在外务工,自己出门办事又不方便,许多事情都托熊桂林帮忙办。长期相处下来,丁全猛把熊桂林当作了自己的亲人,不仅把自家的钥匙存放的地方告诉他,让他自己中午去家里做饭吃,甚至连放钱的地方都不瞒着熊桂林。23年的投递员工作让熊桂林在乡间邮路上与乡亲们结下了亲人般的情谊。(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余昱枝)

     

    对话熊桂林

     

        记者:在乡间邮路上跑了23年,自己从当初的年轻小伙历练成了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沉稳的人,这23年中觉得自己做得最值得的事是什么?

     

        熊桂林:最值得的事就是当初选择当一名乡村邮递员。我在早年初中毕业后,上过新闻、文学写作函授班,也打过工,如果选择做文字工作或者经商或许也还是能有不错的发展。但是做了乡邮员后,与乡亲们的二十几年相处下来,他们找我帮忙,并且大家对我很好,让我觉得有人需要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记者:乡亲们送给了你好多称呼,有“邮递员儿子”“财神爷”“好人”等等,自己喜欢这些称呼吗?

     

        熊桂林:嗯,因为给乡亲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家熟了,啥都叫。也有叫我“熊仔”“小熊”“熊师傅”的,我就喜欢这三个,其他的都不愿意,因为我就是给大家送报纸的,自己也是农村出生的,做的也就是一些举手之劳的事,其他的称呼我感觉我没有做到那么好。

     

        记者:乡亲们对你的评价很高,你的用户满意度达到了99%,那如果让你自己给自己打分,满分是100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

     

        熊桂林:75分。我觉得我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个乡亲的每个忙都帮到。而且我觉得我做的这些事都不算事,要像马帮邮路上的王顺友那样的邮递员才是真正好样的,我还差得远呢,王顺友那样的才能得100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