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

    人生三昧

    细小的善

    赵 瑜 (海口)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6日   16 版)

        相比较宏大的叙事,我更愿意信任细碎的生活情节。

        中国的旧文化少有关注个体的意识,整个历史也多充满着英雄不择手段的荒唐气息,以及成王败寇的叙事策略;哪怕是做好事,也一定要推出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来充当宗教领袖。

        然而,这种将人性拔高虚构的做法,其实是对人性的欺骗。反过来,我们更应该去尊重、赞美日常生活中一种细小的善良。

        我曾被一个公益节目吸引。一群志愿者在贵州山区发现小学生午餐吃不上肉,其中一人经营有网店,于是大伙儿决定在网上为每个孩子募集一斤猪肉。我得知这个活动后当天就查到了他们的网址,购买了两斤。我将这件事告诉同事及友人,大家纷纷出力。他们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真诚让我感动,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善。这些细小的,与荣誉和时间成本都无亲密关系的善良,是一直储藏在我们内心最珍贵的品质。

        生活如流水一样,更多的是平静及不易被觉察的善良。

        公交车上每一个给老人和孕妇让座的人是善良的,这种几乎不费任何物质成本的善良,是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做到的。身边的朋友父亲刚去世,一个接到父亲电话准备唠家常的人赶紧压低声音换个地方接听,这样的人是善良的。同样,那个在孩子面前蹲下来说话的人是善良的,那个在公交车站久久等着接站的女儿,见到女儿后谎称自己刚刚下车的母亲也是善良的。

        种种细节所构成的我们的日常生活,多数状态下并不需要深远、宏大的布景,尽管它刺激着大众的某些神经,成为光彩而耀眼的标志,悬挂在高处——我不喜欢这些挤压日常生活的道德甜品,它们甜得发腻。我们的生活更需要种种暖人心扉的细小情绪作为装饰,它们迷人、真实、自然、触手可及,它们能轻易地体现出每个人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在世俗生活中,人情世故的练达不仅仅靠经营,更不仅仅靠所谓的“厚黑学”与“心灵鸡汤”,更应该靠对尘世间最为细节部分的阅读,读人性里的贪婪和虚荣,以及善良与敬畏。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会发现很多惊喜的细节,他们都有自己善良的有待别人欣赏的一面。

        一个只孕育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怕的,我更喜欢有着众多弱小甚至卑微的个体的社会;一个高大全的人物是可怕的,我更信任存有缺陷的英雄,以及那蕴藏着细小的善的普通人。

        (作者为70后作家,文学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