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国际社会热议十八届三中全会

    德国中国问题专家费多丽教授认为三中全会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柴 野 《 光明日报 》( 2013年11月23日   08 版)
    费多丽教授 赵和平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表后,记者采访了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专家、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费多丽女士。费教授是著名经济学家和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经济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您认为这次三中全会决议在经济改革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费多丽: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第一方面是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明确的方法、路线和原则方针。随着三中全会公报特别是上周五《决定》全文发表后,让人们看到中国政府对其经济政策的清晰界定。因此可以说,国际上对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不安已经消除。第二个方面是,全会公报和习近平主席近来的一系列讲话都证明,中国进行深化改革的决心。我从公报的字里行间看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整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历史将会证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记者: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包括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等。您如何评价这些改革措施?

     

        费多丽:首先我想谈谈能源问题。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尽管如此,中国的综合利用资源效益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是一个重要步骤。如果因采取这一措施而出现社会不稳定现象,那么制定科学、公平、人性化的改革方案应该是本轮资源价格改革的应有之举。对能源开发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开发实施补贴政策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如果能源价格低对企业有很大好处,他们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占上风,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只有加大对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和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的投入力度,才能有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政策是十分正确的。

     

        关于金融改革,最近几个月来,国外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议论很多。关于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传闻与三中全会内容是相符的。利率是货币的价格,由国家确定利率会使价格扭曲。允许私人中小银行进入市场的呼声已经很久了,目的是要使地下银行合法化,使在银行借贷方面吃亏的私人企业能够以合法形式获得贷款。但我认为,国有银行为国有企业服务,中小银行为私人企业服务,这种做法似乎不妥,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三中全会《决定》谈到,逐步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证明,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尽管三中全会公报对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抓大放小”政策并没有要改革的意图。中国政府发出了一个信号是,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对占统治地位的国有企业提出挑战。当然在所有制改革方面还要看改革政策的实施情况,要看谁是最后的受益者,关键的是能否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记者:您认为三中全会《决定》的看点是什么?

     

        费多丽:我认为此次三中全会的看点是,扩大经济领域的改革范围,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措施是在取消各种政府干预和限制下才能实现。如果让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同等待遇,就要在政治上和行政上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平衡社会再分配、遵守市场规则。

     

        (本报柏林11月22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