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难进跑断腿”,企业和群众办事,如果涉及多个部门,来回折腾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在福建省福州市,办事只需跑一个地方。在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各部门分散的职能被集中起来,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有关政府的服务审批事项,只要材料准备齐全,大多数当场就能办好。
如此高效的“福州速度”,得益于福州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委市政府就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神。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探索,这一精神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缩影。
以“马上就办”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立足点,以“办就办好”作为提升效能的突破口,福州市对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征途中,意义尤为突出。
服务市场是立足点
位于鼓楼区温泉公园路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政务超市”,外墙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八个大字特别显眼。一进服务大厅,就有热情的引导员上前询问,并将你引领到办理窗口。
11月13日上午,在该中心国地税联合业务窗口,从三明市来到福州开公司的陈先生把材料递给了工作人员。核实证件、填写表格、审批表格……工作人员从接过受理材料,到将税务登记证交给陈先生,整个过程只花了10多分钟。
这样的办事速度,让陈先生觉得很轻松,“平时到政府部门办事最怕推诿扯皮了,没想到这里的服务这么好”。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党委书记潘玉腾教授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我认为这两点是紧密相连的。转变政府职能,就要立足在提升服务上,这个服务包括服务市场、服务社会。只有这个立足点站稳了,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提升效能是突破口
20多年前,福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通过效能督查、政务公开、构建便民网络等措施,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提高了办事效能,带动了经济发展。
秉承这一精神,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2011年12月25日,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胡冀闽告诉记者,该中心去年5月开始导入标准化建设体系,先后推出近1000项服务标准,精简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如今,中心已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单位。
记者了解到,福州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是“压缩”。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优则优、能快则快”的原则,市直部门共取消、调整、合并217项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环节普遍压缩到3个以内,承诺时限全部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5%以内。
第二是“整合”。中心将各部门分散的审批职能集中整合到行政服务中心,审批项目集中到网上审批系统办理,同时要求部门领导授权到位,审批人员入驻到位。
第三是“方便”。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市政府领导定期赴中心协调工作机制和周末预约咨询服务,并推行上门服务、容缺预审等一系列服务措施。
第四是“联动”。率先推出市县联动服务,需要市、县(区)两级审批的事项,市、县(区)完成审批后,网上审批系统自动将相关文档和审批意见,上传到市直相关部门窗口审批,审批结果由市、县(区)代为传递和送达。
据介绍,截至今年11月13日,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申请67.98万件,办结67.36万件。其中当场办结率达72.36%,群众办事满意率达99.99%。
“让以前‘闲不住的手’闲下来,政府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维护市场环境、保障公平竞争、提供公共服务上。”闽江学院副院长赵麟斌教授如是说。
理顺关系是“再松绑”
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神,基层是关键。近年来,福州大力推进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目前,12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161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占93.6%;1631个村(居)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占61.7%。同时,福州不断提升“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运行效率,全市现有55个行政部门的行政职权均在网上公开。除个别涉密审批项目外,市直机关的审批项目都上网公开,实体行政服务中心与虚拟大厅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好不好要由企业和群众说了算。福州市对事关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效能投诉立查快处、及时办理,确保第一时间妥善解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社会各界投诉878件,时效内办结率99.76%。
福建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表示,1984年3月,福建55位厂长经理率先在全国呼吁政府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光远说:“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市长放手了,市场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给企业‘再松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