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当地生产一种商标为“营丘天水”的矿泉水。“营丘”这个名字可有些来历。
据历史文献记载,周灭商后,将功臣姜太公分封到齐国。齐国最初的都城就是营丘。后来胡公作乱,齐都由营丘迁至薄姑,再从薄姑迁到临淄。在今天山东临淄,考古发掘出不少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的遗迹,证明这里可能就是齐国故都。但此前的齐都营丘和薄姑到底在哪里,至今并无考古定论。
2009年,高青陈庄发掘出周城遗址,时代属西周中早期,是目前山东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遗址中存有九层夯土的祭坛,发现大量墓葬,有直立跪伏“四马一驾”(当时天子出行,乘用“六马一驾”的马车,诸侯则乘用“四马一驾”的马车——记者注)的车马坑,还有两座带有墓道的大墓。在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有70多字铭文的引簋及“齐公”铭文铜觥尤其引人关注。按照当时礼制,只有开国的君主才能直接在国名后加“公”字,因此“齐公”铭文,让姜太公这个历史传说人物,走入了考古实证的视野。更有学者认为,这座周城遗址,就是齐国初都营丘的所在地。陈庄周城遗址,也因此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今年9月底,姜太公文化研究会在高青揭牌,与会学者围绕高青陈庄周城遗址展开讨论,但齐国早期开国的历史,依旧迷雾重重。
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王恩田认为,按照当时的观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能够有祭祀功能的城垣,级别应该很高;九层夯土祭台,级别就更高了。屈原在《天问》中说:“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或许就是中国最早的“天坛”遗址。因此陈庄周城遗址,有可能是齐国的初都营丘。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则认为,陈庄周城遗址规模较小,只有一个城门,且遗址中心位置就是墓葬,其他级别较低的墓葬更多,年代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这里不太像人们生活居住的“都城”,倒有些像齐国贵族的墓地。
山东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王永波则对以上两种意见都存疑问。他表示,陈庄周城遗址的年代比薄姑的历史更早,可以排除是薄姑的可能。夯土祭坛,其土层是不同时期堆筑而成的,“九层”之数可能仅仅是巧合,未必是有意为之的高级别“天坛”。众多墓葬有不少重叠相套,排列并不规则,也不像陵园。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认为,商人和当时山东区域内的东夷人关系密切,周灭商后,许多商人迁至山东。陈庄周城遗址,作为都城似乎太小了,殉葬的“四马一驾”可能是战车,按照文献记载,齐国前五代国君归葬于周,因此遗址中的墓葬恐非诸侯级别。这座周城遗址,可能是西周时期为监视商人移民而建的小城。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进驻的意见是,在西周早期,分封的各国财富能力都有限,都城规模并不大,如考古发掘晋国都城的规模就较小。当时封国迁移比较常见,晋国、燕国这样的大国,也都曾迁移,且晋国姬姓(与周天子同姓)国君也未返葬。陈庄周城遗址也可能就是齐国初都。
尽管陈庄周城遗址是重要的考古发现,但曾经雄踞东方的齐国,早期历史仍然扑朔迷离,尚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本报记者 殷燕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