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华商在经过智慧交融和坦诚交流后,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26日在西部重镇成都诗意的秋雨中落下帷幕。大会落幕,但华商们意犹未尽,在他们敏锐的眼光里,中国的机遇在西部,而更多的商机在成都,正等待着他们去发掘。
成都机遇 就是世界机遇
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港商屠海鸣来成都的次数很多,感受成都时时在变。他说,成都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最为开放、最有活力的地区,在这里找机会是每个华商的必然选择。
秋雨绵绵中,侨商们目之所及的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一片繁忙。一批批ipad和英特尔移动芯片被装车起运。从这里算起,半小时后集装箱抵达双流国际机场,专用货机很快起飞。这批“成都造”产品不多久就能进入欧美电子产品商店的货架。与此同时,今年4月开通的“蓉欧快铁”为更多的投资者提供了大宗商品的便捷通道。这条起于成都市青白江,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到终点站波兰罗兹,全长9826公里的通道,耗时仅为传统海运的三分之一,比目前国内其他到欧洲的货运班列节省2~10天。
飞往欧洲的货机渐次离开的同时,来自海外的航班陆续降落,又一批境外旅客抵达成都。成都直飞伦敦的航班23日刚刚开通。成都已经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
吸引华商热切目光的,还有如火如荼建设的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这片1293平方公里的土地,现代产业已经取代传统产业,成为西部经济崛起的代表:伟创力精密电子模具、一汽大众三期扩能等20余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大运汽车生产基地等35个项目正加快建设;鞍山钢铁成都生产基地、亚环汽车节能环保等17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新签约引进的44个重大项目、新批的17个外商投资项目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虽地处西部,但成都已经处于世界产业分工的制高点。经过10余年发展,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已在世界IT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跻身中国IT产业第四极,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电子终端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而汽车制造业是成都另一项优势产业,今年上半年该产业以53.2%的增速、占成都市工业增加值12.1%的比重,成为拉动该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选择成都 占据中国最大的市场
知名华商——第一金控集团董事长蔡庆年对成都的投资环境非常看好。他曾派专人对西部的多个城市进行评估和调查,发现成都无论环境或者未来发展潜力都更好。如今,“第一金控”许多客户如海霸王、旺旺、仁宝等企业纷纷在成都发展投资,这也是“第一金控”落户成都的重要原因。
华侨凤凰集团在成都发展已近20年,行业涉及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金融、高科技农业、造纸、包装等。目前正在成都花巨资打造“中国华商中心”。该集团董事长、华商企业协会副会长成甦认为:“作为成都飞速发展的见证人,我觉得用‘开放、多融型的国际大都市’形容成都丝毫不为过。”
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第十届主席曹燕灵说,成都人懂生活,很快乐,其气息与自己常年生活的北欧城市很吻合,让自己感到无比亲切,“若有适合我们公司投资的项目,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都”。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在成都的台资企业已有833家,到位资金19.9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商业零售业。
成都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高锦乐认为,台湾的服务业及技术上的优势是成都所需要的,而成都的人力资源及包容性吸引着台湾企业;而物流方面,“在成都投资的一些代工厂,产品能够很快销往全世界”。
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跨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GDP增速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在成都GDP的构成比例中,全球华商的贡献功不可没。
(本报成都9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