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进了苏州这家外贸公司行政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杂,打字、复印、整理资料。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想在这座城市站住脚。因为性格内向,不爱出风头,常常一天在办公室也说不了几句话。同事们对我都很客气,但互相也保持着各自的距离。
那天,父亲打来电话说,要来住一段时间。其实,他是想来看看我生活得怎么样,住在哪里?工作环境如何?有没有朋友?母亲较早去世,父亲一手把我拉扯大,童年的记忆里,全是我坐在父亲凤凰牌自行车的大梁上,跟着他一条街一条街地卖豆腐。
我在这座城市没有朋友。怎么才能给父亲一个放心的理由?思前想后,我决定向老板求助。
那一整天,我都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老板的动向。他肯定不认识我,我该怎么开口?他会不会答应我这个冒失的要求?我无比忐忑,挨到下班,才硬着头皮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
这是我在公司工作大半年后,第一次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看我进来,他略有疑惑地问:“你是?”
我无比尴尬,结结巴巴地表明身份。老板看我憋红的脸,微笑着说:“有事慢慢说。”
我停顿了很久,才说:“希望您能请我父亲吃顿饭,或让公司负责人请我父亲吃顿饭,以公司的名义。”我鼓足好大的勇气,说了很多我和父亲的事。“父亲不放心我,总觉得我在外面会受委屈……其实我一切都挺好的,工作稳定,也被领导和同事照顾……”因为紧张,我的脸涨得通红,怕他不同意,又赶紧结结巴巴地补充:“当然,饭钱我自己来出……”
没等我说完,老板回应:“周五晚上一起吃饭,好吗?”
我一愣,随即激动起来:“可以,哪天都可以。”
“那好,你休几天假,多带老人到处走走。我跟司机交代一下,这几天外出就用公司的车。”
我慌忙摆手:“不,不用,真的不用,太感谢您了!”不知说什么好,我弯下身,给他深鞠了一躬。
周五下班前,司机找到我,陪我一起到火车站接父亲去酒店。司机说了酒店的名字,我很意外,那是这个城市非常豪华的酒店,我从未进去过。
那是一顿温暖的晚餐。饭菜丰盛,老板带了好酒,公司中层都参加了。很多人都不认识我,平常仅限于见面点头,而在这顿饭中,他们都表现得和我很熟悉,夸我某个文案写得好,每天总是很早到单位。大家随意地聊天,说笑,并陪着父亲喝到尽兴。
之后的两天,司机一大早就等在我租住的楼下,带我和父亲一起转遍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两天后,父亲买了回去的票,说:来之前的确很不放心,原本想住一段日子,但看我生活得很好,他可以放心地走了。
父亲走后,我准备好好向老板道谢。可还没等我去找他,老板就召开了公司全体人员大会。会上,老板点了我的名字,他先为曾经对我和所有像我这样的员工的不了解表示了道歉,接着他说,要谢谢我对他提出的这个要求,让他知道了,作为一个集体,公司不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每个人相互关心和爱护的大家庭。除了竞争,除了上进,除了利润和发展,还应该有着寻常家庭的温暖。这才是一个好的集体,一个能永远朝前走的集体。说着,老板站起来,给所有员工深深鞠了一躬。
在持久不落的掌声里,我哭了,为这样的温暖。
从那之后,我变得积极上进,热情主动。公司也变了,不再像曾经那样的人和人之间只是职业的客套。同事间相互关心如亲人,氛围和谐温暖起来。
2009年,在金融危机袭遍全球时,很多贸易公司亏损的亏损,倒闭的倒闭,我们公司不仅没有亏损,还稍有赢余。
3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从一个小文员升职为公司业务经理。我牢记这段经历,并为每一位新职员讲述这个故事,践行着“情意的力量胜过一切”的理念。新员工们都说,那是他们人生中最好的一课。(文章选自微信,作者信息不详,请文章作者见报后与本报联系)